■受访人:马国瑶 男69岁
■采访人:荆雯 本报记者
■采访时间:12月3日
■采访地点:本报副刊部
前几日,我们几个老同学在一起聚会。以往每次聚会,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今天,他却再也不能和我们坐在一起享受这恬淡的晚年生活了,他就是我的老同学——吴尚志。那天,大家聊天中谈论最多的还是吴尚志这个人。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四个月了,可大家对他的怀念之情却丝毫没有减少。你一言、他一语,虽然都是生活里的一些小事情,却无不体现出吴君厚道、诚恳、热心肠的高贵品德,真的让人体会到,一个好人,即便他离开了大家,却使人难以忘怀。
同窗之情至今难忘
我是《兰州晨报》的忠实读者,经常看你们的情感栏目,有关爱情的、有关亲情的,今天我来到报社,想跟你讲讲我和吴尚志之间的友情故事。
当年,我和吴尚志是高中同学,在兰州五中读书。当时,我是从师大附中转学到兰州五中的,实际上,我和吴尚志同窗的时间仅仅一年半。那时,因为我们两家住得非常近,我和他经常同路回家,渐渐地,我们之间建立了很深的友谊。那时候,吴尚志是个非常热心肠的人。
我记得特别清楚,大约是1961年,电影院里有时放映一些香港影片,其中有一部电影叫《抢新郎》,是一个叫夏梦的香港演员演的喜剧片。当时这片子特别火,一票难求。吴尚志就央求他在电影院旁银行工作的大嫂帮忙去搞票,其实他也没有直接认识电影院的人,可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最后我们几个同学才如愿以偿地看上了这部电影。还有一次,电影就要开演了,吴尚志才满头大汗地跑来,把票分发给几个同学,大家都特别感谢他。一晃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真是一段青春年少的美好记忆,现在想起,依然历历在目,记忆里最清晰的还是吴尚志这个深受同学喜欢的人。
1962年,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兰大,他上了商业学校。自打毕业以后,我和吴尚志渐渐就断了联系,但那段青春往事总是徜徉在我的脑海里。
时隔五十载又重逢
这些年来,我辗转到外县工作,直到2012年,我与另一个高中同学在马路上偶遇,才得知了当年好多同学的境况。
不久后,同学聚会,我应邀参加,才又一次见到了吴尚志。细算起来已经是整整五十年了。当年我们都是英姿勃发、充满青春活力的翩翩少年,如今都已是古稀老翁。我和吴尚志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真是太激动了,两个人互诉着分别五十年来彼此的生活经历,让人感叹时光如箭、宝驹过隙。
聊天中,吴尚志说起他曾向许多同学打听我的行踪,有两次在公交车上,看到我在路上匆匆行走,他急忙下车追我,最后,没追上。这件事真让我颇为感动。聚会当晚,吴尚志就提着牛奶来家里拜访,我们促膝畅谈,好像有说不完的往事。
自从再次相见,我和吴尚志就来往十分频繁,一周里,总免不了见上几面,或是去博物馆参观游览、或是探访同学,有了他的陪伴,一路有说有笑,生活都充实了不少。
吴尚志多年从事会计工作,非常细心,是个心灵手巧的人。退休后,他就爱上了手工小制作。春节去他家,看他正在用空酒瓶制作台灯。他制作的台灯非常美观,那手艺相当精巧。正好我家有个造型迥异的酒瓶,我跟他一说,第二天,他就带着工具来我家了,说要替我做一个漂亮的台灯当礼物送给我。两三天后,一个做工精美的台灯就摆在我的案头。现在,看见这明明暗暗的灯光,总让人不禁唏嘘,物是人非啊。
说起这台灯,我的好多同学都喜欢吴尚志做的台灯。有一次,他曾为了帮一个同学做台灯,从取酒瓶子、买灯罩、加工制作、安装,竟然三次都是他上门服务。有这样好的朋友,谁会不喜欢呢?大家都特别愿意和他来往。
他绝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热心肠。记得今年6月,大家相约在芳草园聚会,迟迟不见吴尚志来,正奇怪呢,却见他手提着两个大包和一个同学匆匆而来。原来一大早,他先去五泉市场买荞粉,然后又赶到同学家,帮着做凉面,打卤子,又帮着提来。他还带来了塑料碗筷,纸巾。你说他想得多细致、多周到,这样的好朋友打着灯笼都难找。这些虽然想起来都是些平凡的琐事,却于平凡之处见人品,你也从中可见一斑。
阴阳相隔隔不断这份深厚的友谊
今年7月,我去永登一个多月,回来途中接到了吴尚志的电话,得知我在回来的路上,他特别高兴,说好久没见,要去西关什字等我。当时天气炎热,我想他身体不好,怕他等的时间长,还不知道几点才能到市区,就让他先不要等我了。谁料到,这一通电话竟然成了我们最后的诀别。
回家后,因家务琐事忙了几天,等我再次给吴尚志家拨通电话时,他家人说他住院了。我当时觉得,人上了岁数,有个头疼脑热,也是正常,便没有在意。当晚,我又拨通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准备第二天去医院探视。他老伴告诉我,人已经快不行了,靠呼吸机维持呢。我急问何故?原来,就在我们通电话的第二天中午,他蹲在地上干活,时间久了,起身过猛,昏厥摔倒,造成颅内出血,120急救车将他送进了医院,这些天一直昏迷不醒。
得知这一消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往医院。谁也没想到,他在凌晨5时,就已经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吴尚志属蛇,享年72岁。
同学们得知这一噩耗,无不感叹生命的脆弱。追悼会期间,只要能去的同学都去悼念和送行了,足以显示同学们对吴尚志深厚的感情。那天,参加追悼会的人很多,除了亲朋、同学以外,还有他原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人说,人走茶凉,可一个退休十多年的人还能有这么好的人缘,没有生前非常好的为人,是很难做到的。他先后工作的几个单位领导都对他做出了兢兢业业、为人踏实的客观评价。
从追悼会回来以后,我心情一直很沉重,总是怅然若失的感觉。往事历历,犹如昨天,时常浮现眼前,缅怀之情于胸,不倾诉出来,难以释怀。
我觉得世间诸多友谊中,同学之情最为纯洁与珍贵。想当年一群懵懂少年,嬉戏打闹,尚不知生活艰辛,彼此间更无利益需求和攀援之需,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磨砺,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洞悉了人世百态,人到老年,一切都看得恬淡,而这种少年同窗时结下的深厚友谊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人不自已,天事难料,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如今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虽阴阳相隔,却隔不断我们之间这份深厚的友谊,但愿冥冥之中,他能感受到我和同学们对他的这份怀念,也愿在世的诸位老同学、老朋友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记者的话: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钟期久已没,寂寞有谁知的心情让人不禁感伤。说起同窗之情,当属世上最单纯、最真挚、最亲切的情感之一。经历半世分离再次重逢的老哥俩更加懂得这份情谊的弥足珍贵,它像杯美酒,时间越久越醇香浓厚。故人已逝,以此追忆,人生乐在相知心,不枉此生同窗之情。
■征集情感故事
心有千千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如果你愿意,请将难忘的、感动你的郁结于心的情感故事倾诉出来。晨报情感栏目给你这样一个平台。
QQ :151147319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范海瑞 实习生高枭)日前,由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小学、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团委志愿者服务部主办的“爱心成就梦想,我们与你同在”——小蜜蜂爱心支教活动启动仪式在刘家堡小学...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