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风马牛不相及”我之管见

来源:鑫报 2015-07-14 09:14   https://www.yybnet.net/

出自“左转”的“风马牛不相及”句,作为成语流传到今天。现在用来大致比喻事物之间互不相干。但是这条成语的确切意思,以及“风”字究竟如何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即使是古今的学者专家也各执其说,不一而足,至今尚无一致的意见。本文试就此成语和风字的解释,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其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为此不揣浅陋提出请教。

(一)

这句成语出自出自“左转·僖四年”。齐桓公伐楚,楚国君派使者质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一九三六年,一九四七年“辞海”及新版“辞海”均为这条成语列出历来最主要的两种解释:一“风,放逸走失的意思。谓齐,楚相走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二“牝牡相诱谓之风,马与牛不同类,不致相诱。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采用“牝牡相诱”解释的人,可上溯至东汉的贾逵、服虔等,下则近人刘文淇,杨伯峻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也依照唐朝孔颖达说,认为风字应作“牝牡相诱”来释。

沈玉书撰“左转译文”更是直接将“风马牛不相及”译作“即使是马牛发情狂奔也不能彼此到达。”其它如我系所编的“汉语成语汇释”和新版的“中华大字典”也采用以上相似的解释。

将风为走逸解释的,开始于郑玄为“尚书·费誓”中“马牛其风,臣妾捕逃,勿敢越逐。”句时风字所做的注。清代黄生等执此释为“风马牛不相及”作注,训风为走逸。其它的商务馆一九七九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山东临沂师专所编“古句新用”亦采用风为“放,走失”释。

(二)

开始于贾、服“牝牡相诱”解释的,经过唐朝孔颖达到清代的刘文淇推崇,在学术界十分流行。追究其中的原因,我感到不外是:一、贾服所注较早。二、刘文淇的“春秋左传旧注疏证”集刘家四世研究“左转”的成果,影响比较大。三、从原文的上下文看释“牝牡相诱”似有道理,使人易于接受。

持此说一派,多举两例作为依据:一、“左转·僖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中军风于泽。”二、“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捕逃,勿敢越逐。”

第一例,“晋中军风于泽”杜预注“牛马因风而走,皆失之。”不免有望文生义,穿凿附会之嫌。因为无证据说风逸的就是马牛。我认为风字在这里应当作名词“大风”来讲为妥。固然我们现在无法查证到城濮之战晋军是否遇到大风,但是我们如果忠实于原文的话,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在上文并没有交代晋军的马、牛如何,行文中间却突然扯到牛马牝牡相诱,紧接下文又说遗失大旆,亡左旃云云,似乎有头脑不大清楚的毛病。马牛相诱与遗大旆,亡左旃有何必然联系?另者,春秋时代战场上,以牛载辎重、以马驾战车,牛马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军的牛马皆因牝牡相诱而失,晋军在城濮之战中何以得全胜?所以训风为牝牡相诱,在这里是无法讲得通的。连沈玉书(注1)、杨伯峻(注2)对此亦未能苟同,而作“晋中军行与泽中而遇大风也。“(注3)训风为”“牝牡相诱”说之最有力的证据,恐怕是“尚书·费誓”中“马牛其风”之“风”了。为了将问题说清楚现将原文抄录于下:“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注4)《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肸誓》也有“马牛其风,臣妾捕逃“的内容。裴骃集解引郑玄注风为走逸。张守节正义:“牿,牛马牢也。令臣无伤其牢,恐牛马逸。”因此孔安国曰:“勿敢弃越垒伍而求逐也,众人有得佚马牛,逃臣妾,皆敬还。”

再从上下文看,马牛走逸,臣妾逃亡,不许弃越垒伍而求逐之;“祗复之,我商赉尔。”如果是“窃马牛,诱臣妾,”则处以极刑。誓中不但申明军纪,且奖惩分明。上下文意思连贯,衔接紧密。如果这里风是牝牡相诱之义,那么前面一句“无敢伤牿,”可谓啰嗦、多余。因为牛马相诱与士兵伤牿与否并无关系,相反只有恐牛马走逸,才令士兵勿伤其牿;另外,牛马牝牡相诱也无需将士越逐,只有其走逸才谈得上“弃越垒伍而求逐。”由此看来郑玄所注是有道理的。否则,伯禽这位鲁国首封之君在一篇短短的誓辞中,如此思维混乱、东拉西扯,未免显得过于无能,更谈不上平息反叛,治理国家了。果真这样,史家也大可不必为其立传了。

(三)

左转“作为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名著,写的简洁有力,层次井然。特别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左转·僖四年”这段文字与其说是写战争,还不如说是写了一场漂亮的外交斗争。文中波澜起伏,节节生锋,确是一篇辞令妙品。

齐国自持强大,先是借故伐蔡。蔡溃,又无端伐楚。(注5)为此齐国找了两条微不足道或莫须有的罪名,其一是“尔贡包茅不入”,其二是“昭王南征而不复”。(注6)外露气势汹汹,内里确是心虚内荏。而楚国则不卑不亢,争锋相对的予以驳斥。这种“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注7)使楚国终于赢得了斗争的胜利。我们从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出发,认为风应做走逸讲为妥。因为此时气氛一触即发,两国刀戈相见不合牝牡相诱的比喻。作为外交辞令也不至于如此粗俗、浅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到春秋时代畜牧业已经很发达了。古人对家畜的习性是了如指掌的,牛马作为群栖动物,不要说是发情期,就是在平时也是各成其群,绝不混杂。另,即使同类发情,也断然不会远涉求偶、群迁或是“狂奔”千里。作为取喻的外交辞令,应喻那些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的事,打这种无踪影或根本不成立的比方,未免有些荒唐。

我们在分析“风马牛不相及”这句成语时,还应当注意到当时起齐楚两国的地理条件。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成语的原义。当时齐楚两国之间相隔鲁、宋、陈、蔡等四个国家。(注8)所以清代黄生已注意到这一点,故释为:“言唯两国比邻,或有马牛风逸,越境相责之事,今地势辽远,不虞何以见伐,见小衅亦无,何况大衅?”(注9)黄生的这种解释,较之“牝牡相诱”,即双方毫不相干的说法,不是更为贴切、有力吗?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补充:杜预注此谓:“故以取喻”,实在是“未得传意”,从全文的语言格调看,这里不是取喻,而是一种假设的口气。

(四)

查“左转”通篇风字并无牝牡相诱的用法。如:昭四年“风不越而杀”;文六年“树之风声”;僖三十三年“大风有遂”;僖十五年“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等。而“风”作走逸讲,不仅在“风牛马不相及”和“尚书·费誓”中能讲的通,而且在前于“左转”的“诗经”可找到先例:“诗·小雅·北山”有“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笺”释:“风,犹放也。”放议,谓高谈阔论。”释名·释天”曰:“风,放也,气放散也。”作为古代汉语中特殊而又通行的用法,风与放乃双声通假,风作放是可以成立的。但风又何以有走逸之意呢?段注“说文解字”释风“故凡无形而致者皆曰风。”放与走逸义近。故通。这样“风牛马不相及”风做走逸讲就有典可依了。

在这篇短文即将结束时,不妨按自己以上不成熟的观点将原文翻译如下:您住在北海,我处于南海,两国相距辽远,并不连疆接境。虽放马牛走逸,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不料您却来到我们国家,这是什么缘故呀?

注:

1、沈玉书撰“左传译文”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4、“尚书正义”卷二十

5、“左传·僖四年”

6、“左传·僖四年”

7、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8、中华地图学社版“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一册)

9、黄生“义府”、商务馆版“丛书集成·初编”

作者简介:山东昌乐人,生于1950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文化美术发展促进会榜书研究会顾问,北京人民画院名誉院长,甘肃省诗书画联谊会顾问、兰州老年书画协会常务会长、兰州市美协顾问、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苑川文学社名誉社长、兴隆书画社名誉社长。从事书画鉴赏及创作多年。部分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台湾等展馆及友人收藏。

书画作品收入《中国画名家技法研究丛书》、《美术界》、《张昭平书画作品》、《兰州百家书法集》等,多幅作品发表于国家级及省市各类报刊杂志。

张昭平

新闻推荐

兰州投入4亿打造养生养老基地

◇记者 吴少华鑫报讯 兰州市在1999年已成为老年型城市,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0%。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56.1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7.43%,高于全国老龄化水平。为此,兰州市出...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马牛不相及”我之管见)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