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在城区许多街巷,市民烧纸衣祭奠故去亲人,表达哀思。然而,通过该种方式祭奠所产生的浓烟弥散到空气中,格外呛鼻。
10月31日(农历十月初一)晚近9时,记者在大砂坪富康汽车公司公交站附近看到,马路两侧聚集了不少烧纸的市民,在人行道上点燃了为亡故的亲人准备的寒衣、纸钱。因为烧纸的人络绎不绝,几乎形成了一拨未完一拨又来的情形,由此产生的浓烟飘散在夜色的空气中。
“送寒衣的祭奠仪式不能少,可这烧纸的烟雾有点浓,确实太呛人了!”家住亚太花园的李师傅乘坐8路公交车从大砂坪小学站下车后,沿着人行道继续向北行走,刚到马路转弯的区域,他便咳嗽起来。在静宁路北段区域,同样有市民在给去世的亲人送寒衣。记者观察看到,该路段东侧的人行道上,每隔数米的距离就能看见一拨烧纸祭祖者的身影。在静宁路张掖路十字西北区域,几拨市民点燃寒衣和纸钱,火苗烧得正旺。旁边几位身着环卫服装的工人等候在现场,他们手持清扫工具时而忙碌着清扫灰烬,时而停歇等待祭祖者作业完毕离开后再实施清理,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烟火味。
看着前面不远处许多正在烧纸祭祖的居民,李师傅感慨地说,传统祭奠烧纸出现浓烟影响空气,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如果真能通过其他方式替代烧纸钱,用鲜花、植树、网祭和追思会等更为文明、绿色的祭祀方式,那该多好啊!”兰州晚报记者曾梧桐实习生张丹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桑杰才让实习生尹千越)“每天晚上六点左右天就黑了,马路上黑漆漆的,让人怎么走?”11月2日,家住安宁桃林南路的赵女士向本报反映,安宁区桃林南路的路灯自始至终就没有亮过,每天晚上马路上...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