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忠德文/图
走在南滨河路七里河段、西津路、建西东西路等主次干道,处处洁净。
如今,漫步在七里河城区,一条条主次干道干净整洁外,辖区沿街店铺整齐划一,楼群墙体美观大方,市区内见缝插绿新建的23个精品小游园美不胜收……让人立刻感受到城市的干净和美好。这一切变化,得益于七里河区精细化、精准化建设与管理城市,着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量的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质的提升、城市景观美的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提升”。
洁净环卫:“以克论净,深度清洁”
日前,记者走访时,环卫工人王芳正在南滨河路工作,一辆环卫清扫车刚好作业通过,随后一辆喷雾车通过,道路上方映出一道彩虹。记者注意到,王芳手拿一个带竖柄的小簸箕,一把小扫帚,沿人行道“巡视”负责的路段,偶尔在路边清扫一个烟蒂之类的小“块头”垃圾。
“几年前,街上垃圾很多,加上主要是人工清扫,劳动强度很大,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天天灰头土脸。”回忆前几年的工作王芳记忆犹新,她说,现在,管理更到位,市民素质普遍提高,街上垃圾少了不说,还升级为机械化和人工作业配合,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此
外,以前通常都是凌晨4时就开始工作,第一轮大扫除后,匆忙应付早餐,又开始上早班,到中午1时才下班;现在,工作时间调为3班制,每班6小时,环卫工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机械化作业不仅清扫彻底,还能对路面进行清洗。”七里河区环卫局副局长刘丽说,以前是人工为主的粗放式作业,路面的积尘很难清扫干净。近几年,随着投入加大七里河区主次干道基本已实现机械化清扫,机械化率达到73%以上,今后将实现主次干道机械化全覆盖。
刘丽介绍,七里河城区环卫作业借鉴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经验,推行“定时全面清扫和清洗道路、人力车常态化保洁、小型垃圾车转运和铃铛车巡回收集转运、大型垃圾压缩车定点收集清运、洒水车洒水抑尘”一条龙环卫作业流程,实现环卫作业全时段、无缝隙、全覆盖。
绿色幸福:“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细心的市民注意到,如今,在黄河南岸的南滨河路中段(百合公园西边),新添了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这是一个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将周边环境成功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黄河与滨河路相结合的优势,已经成为兰州黄河沿线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过去这里是垃圾场和堆放杂物的场所,我记得多年前这里啤酒瓶堆成了山,还有大量的麦草垛。”刚刚打完羽毛球的伏先生满头大汗,单位和家都在附近,运动的快乐让他言语间对七里河区新建的这个公园赞不绝口。
记者看到,公园内种植苗木众多、色彩鲜明,绿篱种植造型美观、别致,还设有长廊、景观方亭、树池坐凳等休憩场所,以及轮滑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步道等运动健身场所,一条宽约3米的步道贯穿整个公园,连接各个景观节点。
“可以在这里运动健身、观水游玩,尽情享受美好生活。”七里河区住建局副局长郭科宏说,近年来,七里河区将绿色发展的根与魂深深植入城市建设进程中,努力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高绿化覆盖率。在历时5年多实施了马滩湿地公园的同时,还大力实施新增小游园绿地景观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感。
郭科宏介绍,七里河区连年来加大投入新增小游园项目建设。其中,2017年根据卫星遥感,充分结合城市现状布局、城市空间发展、园林景观等要素,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投资2676万元,重点完成了龚家湾、工林路等14处新增小游园,打造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亮点的游园景观,新增绿化总面积6.44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建成的23个小游园点缀于人口密集区域,极大地补充了兰州老城区的绿化面积。
智慧城管:城市管理秩序持续改善
王春玲1992年就在建兰路步行街经商,那时候建兰路是一个马路市场。“以前摊位全部在室外,环境‘脏、乱、差’不说,还最怕老天爷不给力,一下雨商户们都手忙脚乱。”在自己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服装店内招呼完顾客,王春玲笑呵呵地说,从2014年开始,七里河区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全新的建兰路商业步行街,市场升级换挡,我们做生意有了稳定的经营环境,不用风吹日晒,商品也从地摊货升级为品牌服饰。此外,七里河区执法局女子中队进驻步行街,市场秩序也越来越好。
兰州人所熟知的建兰路市场的升级换挡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七里河区的城市管理持续向着精细化、人性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以前的巡查工作主要靠人工和车辆一条街一条街的开展,现在辖区安装了120个监测点位,通过这些设备将所有现场采集的画面汇总回来,发现问题就可以实现第一时间下派,第一时间办理,做到执法力量的集中。”七里河区执法局数字指挥中心主任李永琪介绍,发现某路段有店外经营现象,通过指挥,短短几分钟问题就得到解决。
据了解,在城市管理中,七里河区坚持日常错时执法和联合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露天烧烤、乱停乱放、门头违规等城市顽疾。同时,借助“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管理对接更严密、管理方式更精细,管理手段更先进、问题处置更迅捷,进一步提高各类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置率,不断优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此外,该区始终保持对违法建设“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通过无人机、监控探头、徒步巡查等对违法建设实施24小时、360度监控,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到位的违法建设监管网络,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
激发活力:创新机制让城市更有魅力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去年以来,七里河辖区的很多小街巷的路面已悄悄地变身为彩色混凝土压花路面。
“连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量和质的双提升。”郭科宏介绍,目前,辖区9个街道有268条小街巷。从1997年开始至2011年累计投资1.03亿元,对268条小街巷进行了改造新建。2017年,再次对小街巷高标准综合改造,一年的投资额达6000多万元,新增了弱电预埋、路灯照明、市政消火栓等项目,其中,对24条小街巷的路面进行了彩色混凝土压花整治。
七里河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只有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才能让城市更有魅力,发展更有活力。以“创建宜居新环境,打造现代中心区”为目标,该区以解决市容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强化执法环卫队伍建设,工程治理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激发活力,着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量的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质的提升、城市景观美的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提升”。
据介绍,近年来,该区狠抓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七里河区城市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检查考评工作;从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出发,形成执法中队、大队、执法局“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城区环卫作业学习借鉴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经验。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区九街三镇推行政府购买环卫服务工作,努力做到街镇环境卫生“四个一样”:“背街小巷和主次干道一个样,晚上和白天一个样,节假日、双休日和工作日一个样,不检查和检查一个样”,实现环卫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常态长效化。
“超常规的资金投入,保证了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升。”这位负责人介绍,该区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投入每年均超过亿元,投入规模可谓史无前例。
另一组数字更有说服力:2013年,七里河区共有城管执法干部职工259人;环卫干部职工1027人,各类环卫作业车辆113台。截至目前,全区城管执法干部职工已达560人;环卫干部职工已达2118人,各类专业环卫作业车辆245台。几年之内,在人员、车辆设备实现了翻番的基础上,该区一线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也由以前的一千元左右提升到现在的近三千元。
新闻推荐
怎么也没想到,买房子竟然买来四年的暖气费,这令王先生哭笑不得。2017年,来自农村的王先生通过自己打拼,在火车站东路东安小区...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