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在树梢上读懂历史 读梁衡的《树梢上的中国》

来源:达州晚报 2019-03-25 10:22   https://www.yybnet.net/

□禾刀

执着推广“人文森林”理念的著名作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因为热爱古树,数年来多次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找树、赏树和写树,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山川河流、乡野田间。本书撷取的20颗古树,虽然离他当初制订的100棵古树的宏伟采访目标尚远,但透过这些古树,依然可以穿过历史的深邃时空,看到始终有一种生命在默默地张望、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多年后,事去人非,但古树依旧。世界上,也只有树这种生命可以将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是将来尽收“眼底”。

提起树与人类的关系,想必大家张口就会数上一大堆。比如可以当柴火、打家具,可以绿化环境,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氧……自有史以来,树就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除了为人类提供战胜凶猛野兽的工具,还是人们盖房、煮食、取暖的首选材料。在我国的文字中,带“树”字的成语近百个,而与树有关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

树是人类历史上的栖息之地。然而,自人类文明发端起,地球表面的森林覆盖率就呈递减之势,近代更甚。目前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1%,我国为21.36%,而一水之隔的近邻日本达到了惊人的64%,为全球最高。从人均森林面积角度看,世界人均森林面积为0.6公顷,我国仅0.11公顷,排在全球第 120位。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力度保护森林,积极推进植树运动,还有退耕还林,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森林特别是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即便是生态系统修复,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因为破坏,一些动植物早就绝迹。

梁衡爱树近痴。为了找树,他常常走进人迹罕至的原始大森林,在那些不曾被人类涉足的地方,发现“世俗”中不可遇见的森林之美。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梁衡一针见血地指出,“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梁衡之所以这样说,权因人类对于自然的获取往往超出生态承受能力。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近代,人类如同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的作品《阿凡达》所展现的那样,大片森林被砍伐,或建成城市,或改成稻田,或筑成道路,人类在一手制造社会表面繁荣的同时,又在亲手为自己掘墓。

这绝非危言耸听。兰州大学学者近期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疯狂开采应用,“人类正在无情地消耗地球几十亿年进化过程中所累积的氧气”。虽然氧气浓度降低暂时不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但既然开始使用“库存”,意味着氧气的供需天平已开始倾斜。另一个事实是,提高地球氧气“产量”绝非朝夕可待。细思极恐:未来氧气会不会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须商品,摆在货架上?

世界上爱树的人很多,但梁衡在书中讲到的几则故事还是让人眼睛一亮。黑龙江省有一爱树的县委书记,一次经过林区见一树被人折断,便急令停车,下车脱帽向树致哀。在海南,一位领导听说当地有人伐倒两棵古树后,顿时大发雷霆。

其实,爱树护树在我国历史上早有陈规陈俗。贵州文斗苗寨的乡规《六禁碑》诞生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这也是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的生态保护“禁令”。碑上书:禁砍树、禁毁路、保护油茶、禁挖蚯蚓等。而在江西、浙江等地流传着一种有趣的乡俗,若有谁家不小心失火烧了山林,或偷砍了树木,他家的肥猪便被杀掉,村民每户分得一份。惩罚不是目的,爱树才是根本。当乡规成为一种乡俗,当乡俗成为一种自觉传承的文化时,爱树自然会成为当地人骨子里的基因。

早在人类以前,树木便已存在。回溯历史,树木孕育了人类文明,展望未来,任凭科技再如何发达,树木仍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同梁衡一起走近古树,既可以从中寻幽探微,同时还可以透过古树,反窥历史上人与自然关系的曲折。从这层意义上讲,一棵棵古树,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传承的一面面镜子。

新闻推荐

省安委办决定即日起至7月底 全省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专项整治

为深刻吸取江苏响水“3·21”事故教训,3月24日记者获悉,甘肃省安委会办公室决定从即日起至7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树梢上读懂历史 读梁衡的《树梢上的中国》)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