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4月26日电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贯通让兰州与罗马相连,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中交融,给今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遗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城再度牵手,续写古老文明的今日华彩。
商贸连双城
尹颢璇是个吃着牛肉面长大的姑娘。在她的故乡甘肃省兰州市,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是人们“点亮”一天的早餐。定居罗马10余年,牛角包配咖啡已成了早餐的最佳拍档。
12年前,她前往罗马第三大学学习,在那里邂逅了她的爱人,后定居罗马。为中意企业的经贸合作提供咨询与对接,是她的主要工作。
“2013年前,中意企业间的合作并不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国贸易座谈会如雨后春笋,意大利企业对中企从陌生变熟悉。”尹颢璇说。
近两年来,双方交流不断升级,座谈会逐渐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企业投资。
据介绍,2018年,兰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等一系列跨境电商项目已建成运营。
来自兰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兰州与意大利实现进出口额3.06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0.48亿元,出口2.57亿元。
触摸千年前的罗马印记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让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东方古国第一次触向遥远的西方。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的商贸大通道贯通,让长安与罗马相连。长安以西的兰州,则是漫漫长路上的重要一站。这座始建于公元前86年的古老城市,因其城池固若金汤而被称为“金城”。东来西往的商旅使团,在这里拂去仆仆风尘,休养补给后,或远赴西域,或近望长安。
在今天的兰州,仍能触摸千年前的罗马印记。
位于甘肃省会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有关丝绸之路的7万多件文物。它们是古代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历史见证。其中就有一件珍贵的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
1988年秋天,在离兰州一百余公里的农村,一位农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这件文物。研究者认为,这件文物来自公元4世纪至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尽管鎏金已残损,但精细繁复的三圈浮雕仍然令人惊叹。外圈饰相互钩联的葡萄卷草纹,中间一圈浮雕是12个人头像。盘中央,是高浮雕的倚豹、手持权杖的狄俄尼索斯。
这件文物的出生年份,大约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传东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团访问过北魏。这件文物至今吸引着古罗马的后裔前来观瞻。就在去年12月,一支来自罗马尼亚的文化交流团就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
文化作桥沟通民心
谈及罗马,兰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主任刘光华赞不绝口。
2016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意大利。“到了罗马,看到当地人们住在一个被历史建筑包围的城市中,过着现代化生活。这带给我一种过去、现在和将来交织的感觉,深深吸引住了我。”
过不了多久,他就能在兰州市欣赏到万里之外精美的罗马艺术了。
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汪小平介绍,去年6月,兰州与罗马首次开启两地政府推动的文化交流活动,兰州艺术家带着113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亮相罗马的“黄河之都·金城兰州”展览。
参展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汪志刚说:“我惊喜地发现,罗马人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从材料、工具、色彩等进行多元解析。这种感觉就像久违的老朋友再次相逢一般。”
随后几天,中意文艺界人士一起参加了采风活动。“走出美术馆,走在佛罗伦萨的小巷里,我脚下的石板可能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也曾走过。我仿佛看到了千百年来行走在古丝绸之路的人们,东西方文化在人们的交流中生根、开花、结果。”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卫东说。
汪小平说,罗马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城市,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兰州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两座城市在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也必将在未来携手,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亮丽色彩。对此次罗马回访,他满怀期待。
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样在进行。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不断推进与意大利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已有26个学生到意大利高校留学,并与意大利高校积极筹备开设孔子学院。去年6月份,兰州与意大利罗马合作,设立了“兰州文化旅游(罗马)推广联络处”,旨在加强两城和两国文化旅游协作。
从兰州到罗马,从商贸到文化,两城之间的交流合作正不断加深。今年是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明年两国将共同迎来建交50周年。兰州与罗马,正在新机遇下回响历史,交响未来。新华社记者朱国圣张玉洁王朋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万山特约记者任涛)在第129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4月26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