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赤子丹心 上下求索 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人员群像

来源:陇南日报 2019-05-07 01:01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科院兰州分院建院65周年。65年来,中科院兰州分院系统各单位扎根祖国西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和科研团队,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用青春年华和无悔付出书写了浓厚的“西部情怀”。5月5日,甘肃日报刊登《赤子丹心上下求索——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人员群像》,今日本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秦娜

65年前,作为中科院在西北布局的重要科研基地,中科院兰州分院正式成立。65年间,经过多次改革整合,在中科院兰州分院的大家庭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携手并进”,共同缔造了西北最大的科研摇篮。

65年,路漫修远,兰州分院的科研工作者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贡献卓著。

冰川、沙漠、盐湖……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留下了他们孜孜探索的身影;原子核物理、航空航天、大气物理、高原生物、油气地质、文献情报……在国家最需要的领域,他们挥洒热血,奋斗不止。

65年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力奔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使兰州分院在重离子物理、固体润滑材料、冰川冻土、沙漠化防治等领域,达到国家水准,进入国际梯队。

赤子丹心,上下求索。为真理,为国家,更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光辉岁月群星闪耀

翻开中科院兰州分院的历史,就有如走进科学的星空,可谓星光闪耀,杨澄中、施雅风、柳大纲、高由禧、张彭熹、高世扬、党鸿辛、朱震达……一个个名字顶天立地,他们开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沙漠治理等研究之先河,并将这些研究推向世界科研舞台。

核物理学家杨澄中院士,早在1957年就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从北京来到兰州,创建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当时国内最大的回旋加速器———1.5米回旋加速器于1963年建成出束,为我国的原子核物理创造了重要的实验条件;他提出在兰州建立大型分离扇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建议,并主持和参加相关概念性设计和立项论证。他为开拓和发展我国的原子核物理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也被称为中国“重离子”的奠基人。

“中国冰川之父”施雅风院士,也是1957年从北京来到大西北的,他开创和推动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系统地发展了中国冰川学理论,把中国冰川学研究推向世界前沿。作为我国冰川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他组织摸清了中国冰川资源家底,推动了我国冰雪灾害理论与防治研究,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他还是我国冻土研究的开拓者和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是我国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系统研究的倡导者,为提升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沙漠之父”朱震达院士,1966年从北京调往中科院兰州治沙所工作。作为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在他50年的科研生涯中,奠定和发展了中国治沙工程的理论,发展了中国风沙地貌学和沙漠科学,开拓了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的研究,使沙漠及沙漠化研究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在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并在国际上占据整体领先地位。

……

老一辈科学家是先行者、是开拓者,更是领路人,他们有如灯塔,照亮了年轻一代前进的路。任时光飞逝,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波音737MAX再次上天,上海航空转移飞机至太原、兰州封存

记者|唐俊5月6日上午10点01分,一架波音737MAX降落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这是波音737MAX在被民航局禁飞近两个月后,中国空域...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赤子丹心 上下求索 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人员群像)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