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家第11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纪念日。“5·12”这个与灾害同名的日子,永久地刻在了人们的心里,在这次地震中,死伤及失踪人数众多,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其灾害程度是空前的,也是令世人震惊的……
灾难的到来是无情的,从不会给人们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但只要我们平时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是能够有效减轻减少灾难所带来的损失。今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兰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就围绕“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这一主题,为市民答疑解惑,并提出意见建议。
1传统意义上的灾难,指什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近十多年来,平均每年造成1.5至3.5亿人受灾,大约有7000万人需要救济,2500多人死亡,300多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其中地震造成的损失最大,我国地震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有22个省会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都位于地震的高危险区,历史上因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灾难在我国多次发生。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中我国占三分之一,死亡59万人,死亡人数超过全球的二分之一。除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外,在我国还先后发生了云南丽江大地震、新疆巴楚伽师大地震、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2007年云南普洱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等地震,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目前,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每次重大灾害事件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造成严重后果。
除了“天灾”以外,还有“人祸”的存在,战争是人类最大的“人祸”。因为贪欲,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据不完全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上大大小小发生的战争就有16次之多。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已成为作战的主要样式,其突然性、破坏性、危害性远比以往战争对人和对物的危害程度更大。远的不讲,以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例。科索沃战争,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到破坏,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2003年3月由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据战后统计,已造成65.5万人死亡,100多万人沦为难民,国家基础设施基本被毁,直接经济损失3500亿美元,主权国家政权被推番,大批难民逃往欧洲,社会生产力水平倒退了30年。
由此可见,战争灾难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不同,但后果相似,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毁灭,都是人类所必需面对的……
2面对“天灾人祸”,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后,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在不少人中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一些人风险意识淡薄,对人民防空防灾工作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总体上讲,目前全民防空防灾意识与我国所处的外部安全发展环境和内部自然灾害状况在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居民应对战争灾难和自然灾害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具体来看,各级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人民防空防灾工作,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纳入任期目标管理,届时开展城市防空防灾演习,不断提高防空防灾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展全民性的人民防空防灾宣传教育,把人民防空防灾宣传教育“五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网络)深入推进,常态化地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信息媒体传播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制度化地利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9·18”甘肃省防空警报试鸣日,“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机,组织开展学校、社区防空防灾宣传教育和训练演练。
在此基础上,按照“有组织、有保障、有实效”的工作要求,建立起以城镇街道社区为阵地的人民防空防灾宣传教育机制(人民防空工作站),解决人民群众在空袭和灾害面前“往哪走、谁组织、会防护”的问题,教育社区居民熟知国家防空防灾警报信号,了解社区人民防空防灾工程设施情况和应急避难疏散、隐蔽、集结地点,常态化地开展人民防空、防灾、救灾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心理防护教育,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人民防空、防灾、救灾训练演练,组建人民防空志愿者队伍,平时发生灾害时组织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战时开展防空袭斗争等工作。
3如何开展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现代工业化格局已经形成,维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目标明显增多,这一切都有力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重要经济目标本身具有的不可移动性、目标的凸显性和防护的难度性,现代战争的空袭手段对重要经济目标的打击和破坏程度也是最严重的,对城市居民生活及城市各项功能的运行安全也是影响最大的,加之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和基础设施抗风险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因此,积极稳妥地开展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空防灾建设,确保战时平时城市运行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对此,我们需要科学界定和区分目标类别和防护等级。同时,在平时规划建设时,应当将重要经济目标按照合理布局,分散配置的原则,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打不垮、炸不乱”的工业布局,不至于战时出现一炸一片,炸一个影响一大片的不利情况;要突出城市“生命线”工程防空防灾措施建设,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的关键性设备应建在地下,防护等级要高,必须考虑二次保障能力;食品、药品、物品及油料储备仓库,应当建在地下或隐蔽的地点,保障战时平时城市供应。
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的核心设备战时必须转入地下,不易转入地下的应当采取加固措施,增强战时平时抗毁能力。被确定为“重要经济目标”的单位,要按照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指挥、便于抢险救灾的要求,建立一支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专业抢险抢修队伍。
4和平时期,如何做好人民防空防灾疏散地域建设?
人民防空防灾疏散地域,是安排、配置城市疏散人口、物资和工业设施的地区。疏散地域建设,是人民防空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平时顺利进行城市人口、物资和工业设施疏散的基本保证。只有平时认真做好疏散地域建设和各项准备工作,才能为战时和平时组织疏散奠定基础。
做好人民防空防灾疏散地域建设,首先要加强对疏散地域建设的领导。人民防空防灾疏散地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层次多,困难大,必须建立有党、政、军领导参加的城乡共建疏散地域的领导机构。根据城市人民防空防灾疏散计划,平时可采取城乡挂钩、对口扶持等办法,做好规划落实各项计划建设。建立健全疏散组织和接收组织,完善疏散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组织适当规模的演练,以促进疏散计刬更好的落实。
同时,疏散地域建设要与疏散地域所在地的经济建设接轨。人民防空防灾疏散地域建设,在任务、内容和形式上与疏散地域所在地的经济建设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应当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努力做到两个一致:计划任务一致,人民防空防灾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经济主管部门联系,协商制定共建计划,并将此纳入当地的经济建设规划,在共建项目上与当地经济建设目标统一起来,以利于集中建设力量;措施一致,人民防空防灾部门要和当地经济主管部门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检查督促工作的开展,为疏散双方排忧解难,更好地推动共建工作的进行。
人民防空防灾疏散地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城市和乡村的共建活动,在疏散地域建立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增强接收安置能力,同时要通过疏散单位与接收单位共建工作的开展,密切城乡关系,达到人熟、路熟、情况熟,保证城市人口在需要时能够疏散得开,接收得快,安置得好,使疏散计划得到落实。
(兰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宣)
新闻推荐
兰七国征告字〔2019〕第03号因“金域华府”(原毛条厂家属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需要,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决定...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