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尊重每一个生命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6-13 03:06   https://www.yybnet.net/

□石亚俐

作为班主任,回首这三年,有太多画面纷沓而至,或感动,或震撼,或深思,让我有了深刻的成长!

于教育而言,可能有时育人一辈子,却一直抓不住教育的真谛,我们曾经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过孩子,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的世界,都忘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无助彷徨。所以,2016年8月面对我的第二届学生时,我默默对自己说,首先做到两件事:让孩子们有归属感、让他们做自己。

这两件事做起来甚难。归属感,需要在孩子们初入学,进到陌生的校园里,见到陌生的老师时就建立。我认为最快让孩子能有安全感的方式是陪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在每一天的晨诵、午读之前,带领孩子们一起做卫生,这样不但能尽快给他们一个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也可以迅速教会孩子们做卫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发现有个平时内向、羞涩的孩子卫生习惯很好,做事很有条理,于是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就这样被大家推选出来了。虽然家离学校较远,但是她每天到的最早,走的最晚,关锁门窗,洒扫卫生基本不让老师操心。教室里的异味也慢慢闻不到了,几盆花长势喜人。原来对于有些孩子,我们需要让他们做擅长之事,从而增加其自信心,再慢慢学着做不擅长的事,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探索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一年后,她成了我的语文课代表,从她身上我学到很多。

做自己,这是长久以来我坚持的教育理念。

作为班主任同时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所以这件事首先需要从《木兰诗》说起,木兰于国人而言是怎样的形象呢?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巾帼不让须眉,是的,她是这样的人,毋庸置疑。可是最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这样一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一个民族英雄,辞了“尚书郎”,回到自己小屋,穿回了红装,这是一个“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故事。康震曾说:“木兰可以是骁勇的民族英雄,战后归来也是令人着迷的红妆女性”。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该拥有这样的勇气和灵魂。而教育正是可以给他们树立坚定的梦想。它可以规范我们的言行,给我们一个遥不可及但是具体形象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天资不是决定人生的因素。让每个孩子都能放心大胆画黑色的叶子、红色的天空、棕色的小草和紫色的大树。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刻苦学习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而爱、兴趣和坚持都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老师们不是责骂者、偏爱者和家庭和谐的破坏者。

希望我能做到的是,尽力教给他们在未来,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面对美好时,泰然处之;面对艰难时,正视之。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时间,若有若无的时间被故事填满了,把自己的生命体验纳入到一个遥远的生命主体,经历颠簸、流浪、坎坷、美好,最后能结晶出来每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迎来了班主任生涯的第四个年头,孩子们到了叛逆期,恰逢我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所以,我们在迷茫和磨合中度过了艰难却又温暖的一年。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受教育实属非常需要,老师愿意教育我的孩子,我心里是十分感激的。”去家访时我们班一位学困生的父亲如是说。他们一家四口住在一间约十平米的出租屋里,下了车沿着一条幽深的巷子走了许久,七拐八拐的来到了最深处,掀开一条厚重的门帘,屋子里一张床,一个生火的炉子,一张桌子,一个沙发,但干净整洁,一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很有礼貌,虽然一眼看过去一家人的生活尽收眼底,女主人也细致地把家布置的很温馨。

我想这样的父亲母亲值得作为晚辈的我学习:生活或许暂时艰难,孩子或许不如别人家的优秀,但是父亲大气明事理,母亲温柔细心,这样的家庭熏陶出来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优秀,但为人处世定妥帖。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提议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自由讨论。于是,在孩子和家长的坦诚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而尊师重道无疑是一对教育方面有方法的父母的基本法。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2017年12月,应部分家长和孩子们之邀,我们一起登上了兰山,看到了兰州的冬日日出。此次行程,更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孩子的世界敏感而又脆弱,他们表达善意的方式害羞而又真诚。

同样是这一年,有的孩子叛逆却能带领大家去拼命的赢得足球联赛的亚军;有的孩子有恋爱的迹象却在我连续上完好几节课后偷偷在办公桌上放一颗糖;有的孩子会当众顶嘴却也在拿了机器人比赛全国一等奖之后迫不及待打电话分享喜悦;有的孩子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却愿意督促老师和他们一起跑步健身;还有一些孩子能委婉地表达你对他支持的感激。这些花儿一样的少年让我在迷茫时有种豁然开朗之感,我们虽然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每天所做的事实在是很琐碎,可是我们和他们一起成长着,并亲眼见证着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成为彼此生命里的“贵人”。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为人父母当如此,为人师长更该如此。

反思这一年来的教育方式,资历尚浅的我总是太急于求成,忽视了孩子成长需要过程。一棵树生长五年才开花,你不必为它担心,因为它的花期会很长;一棵草它生长三个月,第四个月就开花,就要开始为它悲伤了,因为它马上就要死了。所以教育是耐心的,是需要创造力的。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一件大事,牵动着千万父母的心。

这是一段关于亲情的故事。我第三次讲《背影》这篇文章。这些年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时痛苦,偶尔绝望,但不变的是我仍然是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

有一位家长声泪俱下跟我讲述了自己丈夫突然过世后孩子的巨大转变,并寻求帮助。当时我被她的情绪感染,也是束手无策,无法给出有效的意见,看着孩子的变化也很痛心。直到有一天,在讲评练习的时候,有一篇《背影》的延伸文章。记忆深刻的是:迎着当时冬日的残阳,我站在讲台上似乎被什么击中,失神良久。问了这个孩子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事让你觉得愧疚自责又无法弥补?”有人不愿答,有人没有。

有的孩子被迫成长,有的孩子被保护。原来生活是这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间有这么多遗憾、不圆满,不用强求,一切是本来的样子或者扭曲的样子。随着年岁渐长,这些文字在脑海中熠熠生辉。

于是,我找了一个下午,和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最后达成共识:成长不是一年一年的,而是一夕之间的。父亲一定希望他长成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而不是现在的模样。以后他要成为这个家的支柱,或者是母亲的欣慰,或者是妹妹的榜样。深夜的洗衣机微微轰鸣声、冰箱里剩下的半盒牛奶、叠的四方四正的被子,这些都在提醒着,所有的时光不为谁停留,我们没有来得及问的问题和没有来得及讲述的答案,都躺在了过去的时光里。而我们,需要向前看。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陪伴少年们成长的教育手段。我们,作为老师或者父母作为家长,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可其实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他们内在的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会变得更聪明、更能干、更有悟性。

新闻推荐

我与太平鼓的故事

七年级(3)班岳宇彤“太平鼓,你听说过吗?”刚一开学,小冉就急切地向我问道。她紧接着说,“我们七年级这学期好像要学。”“...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尊重每一个生命)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