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时限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内,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300多件,罚没款1000多万元……”7月31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精致兰州”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落实“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以来,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重点改革,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良好营商环境。目前,共办理直接取消审批事项10件、审批改备案2件、实行告知承诺888件、优化准入服务1017件,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0.1万户。同时,扎实推进注册便利化改革。指导全市各级窗口从业务实际出发,优化工作流程,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审批信息网络集成,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开展“政银便民通”业务,全市共设置网点100多个、办照500多户,为办事企业节约时间成本和创业成本。
“当前,企业的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时限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内,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杜兴中介绍称,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该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自助区和帮办区,由专人指导企业和群众进行网络操作,免去因操作失误或法律知识不足而造成的反复提交,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效率。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2.95万户,完成行政许可事项1.13万件。
净化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监管
今年,兰州市市场监管局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突出强调市场监管形成合力,执法工作进一步强化。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集中整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3万余户、商品交易市场460个,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300多件,罚没款1000多万元。
同时,针对网络销售和广告市场的监管更加严格。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验证核查电商平台40户。加强网贷专项治理,现场核查网贷企业8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7家。持续加强兰州属地45家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综合治理,发现并处理网络违法行为4起,涉及平台2家。深入推进广告市场专项整治,共查处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0件,罚没款132.91万元。
此外,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陇原”示范创建活动,全市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60家。建立小额纠纷先行赔付机制,解决消费纠纷23件,赔付金额21万元。扎实推进12315执法体系建设,上半年办理各类投诉共7181件,挽回经济损失503.62万元。
在民生计量领域,强化加油机、计价器、民用四表等重点计量器具监管。上半年,全市完成计量器具强制检定1.15万台件,商用衡器受检率达90%以上。在价格监管领域,扎实开展网格化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对40余家大型商场、超市进行了巡查,对13家经营户进行现场规范和提醒告诫。会同商务部门对近郊四区集贸市场涉嫌存在的价格虚高、强买强卖、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安全形势进一步向好
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兰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相继开展了“陇原护老”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春季校园内及周边食品安全、医疗机构基层用药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检查食品领域各类市场主体1.41万户,责令停业整顿48户,取缔无证生产加工小作坊1户,关停校园内食品经营门店11家,取缔小食店3家,收缴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339.6公斤,下架封存不合格食品4694.8公斤,完成食品及餐饮具检验3980批次,合格率95.6%;检查药械领域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659家,责令整改113家,没收违法产品90余件,罚没款16.5万元。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食品相关产品和工业产品获证企业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检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59家,对存在问题的3家企业提出整改要求。组织对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容器)、钢铁、水泥等获证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共检查企业12家,开展风险监测11家。对钢材、农用地膜等重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共抽检企业24家,抽取产品73个批次,合格率达到了100%。
新闻推荐
执法人员取缔五泉广场占道茶摊7月30日,最高气温达到31℃,太阳炙烤着金城大地。兰州市的创文工作也如这7月底的气温一样火热...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