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中国中医药产业在外贸平稳健康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拓展新的国际销售渠道,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接轨国际的标准,努力实现本土化发展,要针对市场需求,及时推出适宜的中药产品。”在“2019中药海外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对来自海内外70多家医药企业呼吁。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5.94%。其中,出口额为20.1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进口额为9.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保持了出口和进口双增长的态势。
“我国中药类出口商品主要是中药材及中药饮品、中成药、提取物、保健品,中药产品的出口以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为主,而这些都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及原材料,附加值及利润率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孟冬平建议,针对目前中国中医药产业开拓海外市场存在的问题,中药出口企业要打破中药海外销售渠道单一的局面,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下,探索与创新中药出口销售渠道模式,变革销售渠道、加强营销管理,积极拓展亚洲地区以外的国际市场,对标政策法规,争取通过FDA标准与国际政策法规接轨,促进中药国际注册。
“我国中药企业在进军国外市场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当地企业、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发、申报新药。进而向本土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当地对我国中药产品标准的认可和理解。在科研领域我国中医药企业可以与国内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以多种方式提供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明材料,组织国内中医药专家与国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同研究中药成分与配方。”孟冬平说,缺乏国际认可的中药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是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的一大瓶颈。中药产品要突破瓶颈,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技术标准,这样我们才能在植物药的国际标准制定上掌握主动权,从而不断促进中药企业出口的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兰州市城管委聘任第二批50名城市“啄木鸟” 市民“随手拍” 每日前25名将获奖励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刘有中)8月21日,兰州市城管委在张掖路步行街举行了“打造‘市民城管’品牌,落实共建共治共享...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