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这些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劳模精神的生动写照。在2018年,兰州石化炼化业务盈利突破20亿元,提前4个月实现汽柴油国Ⅵ质量升级目标,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凝聚了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示范引领、无私奉献和拼搏奋斗。
第二问:工匠是如何打造的?
关键词:工匠精神、企业、主导向
2019年4月26日,在兰州市庆五一“中国梦·劳动美——劳动者之歌”大型主题活动的颁奖现场,兰州石化员工郭星、麻应子被评为兰州市首届“金城工匠”,接受来自全市人民的最高礼赞。
近年来,兰州石化围绕中心工作,高扬科技利剑,坚持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造就众多具有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艺、精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工作伊始,兰州石化决定利用五年时间打造50名兰州石化(行业)工匠,可兰州石化现有员工1万余人,如何让选树打造出的工匠真正实至名归,真正成为行业领先、企业顶尖的掌握生产、操作中绝技绝活的优秀人才,对于兰州石化又是一道考题。
兰州石化坚持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原则,为“工匠”的评选标准划出了硬杠杠——优秀的思想品质、精湛的技艺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
在此基础之上,兰州石化建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评选小组,每年由各二级单位对照标准审查后向评选小组推举。评选小组则根据推荐材料及其业务、技能特长等组织专业访谈进行筛选后确定工匠人选的初选名单。
这仅仅是工匠评选的第一步。接下来,兰州石化分期组织石化(行业)工匠大讲台,搭建平台让工匠候选人作精神作风和技能业绩展示,充分表现其精神品质、工匠能力、工匠特长和工作业绩。而公开选取的12名专业评委和40名大众评委则现场根据候选人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最终确定年度石化“工匠”人选。
“我们打造选树的工匠,每一个都是行业尖兵、每一个都是杰出人才,每一个工匠身上都有极高的公信力和引导力。”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工会主席贾鸿武这样说。
近年来,在兰州石化先进的工匠培育选树机制引导下,在企业内部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不断涌现。全国劳模卢朝鹏、孙青先、杨子海先后被评为甘肃省首届、二届、三届“陇原工匠”。全国技术能手郭星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选为“石油名匠”,郭星、麻应子被评为兰州市首届“金城工匠”……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已成为一张张闪亮名片,展示着兰州石化这个人才“孵化器”的强大力量。
“教不会不放手,学不会不出手”。炼油厂常减压联合车间的巩国平技能专家工作室墙上的几个大字尤为醒目。巩国平说:“工作室对全车间人员进行培训,只要进入工作室,大家都能在技术上有所提升。”
有名气、有影响,还要有作为。这些评选出的工匠不仅在生产运行中在工艺优化、难题攻关、技术革新上持续发力,还积极利用“工匠”工作室这个小天地,承担起骨干人才培养、成果转换、技术交流的任务,实现了绝招有传承、绝技有传授、绝活有共享的良性工作机制。
第三问:优秀班组长是如何涌现的?
关键词:劳动精神、企业、主基调
兰州石化将坚持和传承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优良传统作为主基调,不遗余力地建机制、搭平台、拓空间,一大批优秀劳动者在兰州石化这个舞台上绽放光芒、作出突出贡献。
兰州石化运用“定标准、建机制、抓考核”的管理方法,制定出台了《班组长管理制度》,明确了班组长职责权力、选拔任用、培养培训、任职待遇、考核评价等具体内容,切实把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同时,从班组长培训需求出发,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研究开发出适合公司实际的班组长培训模块,采取课堂讲授、座谈讨论、案例分享和典型经验交流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培训效果。近年来,兰州石化先后举办班组长脱产培训班139期,培训班组长5019人次,实现了每三年一轮的目标,使班组长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强化班组管理,深化班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兰州石化将班组作为广大员工建功立业的舞台和创新创效的“沃土”,全面持续开展“五型班组”“标准化五型班组”“特色标准化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创新“星级工”“金牌员工”培养选拔机制,来自一线班组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2018年,公司组队参加了国家级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技能竞赛和中油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收获了4金、8银、1铜的优异成绩,兰州石化基层职工敢为人先的劳动者风采一览无余。
新闻推荐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个APP,对着摄像头“刷脸”,就能轻松完成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近日,兰州新区西岔镇打破传...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