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马拉松赛
举办众多赛事活动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红古区人民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筑梦前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持之以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持续迈上新台阶,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看数字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红古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由1960年的0.21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59亿元,2018年达到110.72亿元,年均增长11.4%。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年为19.34亿元,是1960年的776.8倍。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1964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仅有13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有36万元;1989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亿元,达到2.1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0.89亿元;201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35.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7.01亿元。
依矿建区的特殊区位格局,造就了红古经济第二产业独大的模式。2018年,全区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较1980年下降了5.36、12.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7.5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成绩显著。
看规模
各业生产稳步提高
70年间,红古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60年的825万元增长到1978年的1238万元,2018年达到9.38亿元,比建区初期增长113.7倍,农业增加值达到4.19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86倍。70年来,红古工业发产值由1960年的0.3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28.45亿元,增长了601倍。从大行业结构来看,采矿业占比有所下降,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占比开始提升,工业结构呈现出以制造业占半壁江山。
近十年,红古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经济区红古园区重点依托兰铝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成兴盛源35万吨洁净钢、100万台废家电拆解、5万吨电线电缆拆解等6个项目,加快瀚盈40万吨洁净钢、亿通电力器材等4个项目,着力打造产值过两百亿级的铝精深加工集群和“城市矿产”集群。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重点依托窑街煤电、方大炭素、伊利乳业等驻区企业,建成窑煤安全生产设备改造更新、新蓝天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等5个项目,加快高温气冷堆核石墨规模化、A3奶制品生产线等4个项目,推进煤、冶金、炭素、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新技术、新工艺相互嫁接,打造过百亿级的新型建材、煤基循环、炭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生物科技产业园重点依托甘肃阿敏公司,建成年产300吨碱味香精、珊瑚工艺品加工生产线等项目,打造20亿级的生物科技制品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实现了“多元支撑”发展。
70年来,红古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197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0.15亿元,1992年达到1.98亿元,2012年突破二十亿元,达到22.96亿元,2018年达到28.78亿元,是1978年的192倍。2018年,全区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78亿元,同比增长8.8%。
看发展
城乡结构日趋合理
建区初期,1963年红古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31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全区人口总量持续平稳增长。1978年全区总人口10.29万人,2018年已达14.41万人,比1963年净增10.1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乡人口流动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尤其是近10年,全区常住城镇人口由2011年末的10.22万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10.91万人,城镇化率由2011年末的75.06%提高到2018年末的76.68%,提高了1.6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全区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事业日新月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解放初期红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小,1970年区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47万元,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0年的7.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21亿元,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9.04%。交通运输日益完善。2018年,红古境内通车公路里程达80公里,铁路里程达63.6公里。信息传输技术快速提升。2018年,全区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4.3万户,是2001年的51.9倍。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生活首要问题是解决温饱。196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元,1978年116元。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2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6884元增加到2018年的30346元。
文教事业发展繁荣。2018年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均为100%。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所。卫生机构数由1965年的15个增加到2018年的125个。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47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43万人。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3.89万人,其中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3.94万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滕效宏申亮杨昕/文红古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全省首个无人警务室上线 全天候办理3大类11项服务,平均每笔业务用时5分钟
9月28日,甘肃省首个“无人警务室”在兰州市公安局东侧大厅正式上线运行。“无人警务室”的建设,破解了公安窗口服务的“短...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