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国际大学生射艺邀请赛
2019兰州国际马拉松赛
市软式垒球比赛
足球比赛
健身项目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兰州市的体育发展几经起伏,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迎来了春天。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体育作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一部分,更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持久动力。在各项竞技、群众体育尤其是兰马的带动下,兰州体育的活力因子已经融入到了城市之中,让这座城市充满活力。
■发展亮点
一场赛事改变一座城市
一场马拉松赛事,不仅激活了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对外宣传找到了突破口,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兰马已成兰州的一张烫金名片。
市体育总会秘书长董学军告诉记者:“2010年下半年我们开始运作兰马,当时全国也就二十几场马拉松赛,没有多少可借鉴的模式,首届兰马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达到政府给赛事提出的‘高起步、高水平、高规格’的目标,我们‘走出去、请进来’,最终在全市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付出下,赛事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全国‘最佳赛事’称号。”
首届兰马创造了兰州速度,用短短43天完成南北滨河路赛道的改造,确保了赛事的如期、高质量的完成。之后的兰马,一年一个高度,从国内最佳赛事到国内金牌赛事;从国际铜标赛事到国际金标赛事,牵手公益、倡导文明、推崇健康,兰马在不断充实自身的同时,也将一场场精彩的赛事奉献给了跑者,更将一本书、一碗面、一条河这些兰州最为靓丽的一面展示给了世人。2019年,4万跑者以“国际兰马、精致兰州”为主题,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兰马魅力。而且,兰马的成长在今年又迎来了一个高峰——国际田联路跑大会落户兰州,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这里。
兰马效应影响最直接的,是兰州群众体育事业,兰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张磊告诉记者,随着兰马的举行,兰州市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如荼开展,广大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加入到了健身的行列中,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新高潮,“运动兰州、健康兰州”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敢想、敢拼、敢做”的兰马精神更是融入了兰州的各行各业中。在一份大数据统计中,兰马有效地拉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场赛事改变一座城市,兰州与兰马一起成长,一起收获,相信兰马这张烫金名片,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兰州。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解放初期,兰州最为普遍的群众体育就是武术,且历史悠久、门派众多、人才济济,在国内比赛中屡有斩获。随后,学校体育、传统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等随之展开。改革开放后,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兰州市的群众体育发展迎来了春天。
在兰州市,有一项传统的群众体育赛事——元旦环城赛,这项比赛最早叫迎新春长跑赛,是在春节前举行的,之后将时间改换到元旦。四五十岁左右的兰州人对这项赛事都非常了解,比赛时人们都要到选手路过的街上去看,去为选手们加油。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兰州市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也是逐年增加,从不到20场增加到了现在的上千场次,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群众活动也非常踊跃,体育活动增加了,随之体育人口也从改革开放前的百分之十几增加到了现在的百分之四十二。
截止2018年底,全市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建成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800人,国家级213人,一级733人,二级4727人,三级8127人。兰州市共有晨晚练点1006支,主要的健身项目包括健身气功、武术、广场舞、锅庄舞、健身操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4万。
如今,兰州市每年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达200次以上,培育了兰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暨兰州市环城赛、兰州市元旦黄河冬泳表演活动等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基本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阶段有高潮、常年不断线”。
优秀运动员赛场扬威
兰州竞技体育的发展源于群众体育,1950年至1955年,兰州市群众性业余体育训练是以比赛促训练,各学校根据“劳卫制”条例结合实际试行进行体育锻炼标准,掀起了群众性业余体育的热潮。1952年省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在红山根体育场举行,兰州市运动员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之后,兰州市还选拔运动员参加西北区及全国运动会收获颇丰。当时,兰州市足、篮、排三大球均有开展,棒垒球、乒乓球、网球也有不少优秀运动员,竞技项目更是人才济济。
几十年的发展,兰州的竞技体育依然领跑全省,在2018年的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兰州市代表团青少年组取得了金牌数、奖牌数全省第一的优秀成绩,充分展示了兰州市竞技体育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在全国一城会时,兰州市成立了体工队的举措在国内领先,成为了兰州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当时兰州的柔道、摔跤、田径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被人们称为体育场上的一匹“黑马”。改革开放以后,兰州市竞技体育在保留传统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挖掘了很多有潜力的项目,而且,时隔23年再次恢复兰州市运动会,让兰州市储备和选拔体育后备人才有了平台。
兰州市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如贾雪英多次参加全国运动会并在比赛中获得柔道项目的金牌。竞走运动员梁瑞在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上夺得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山地自行车选手姚变娃,在雅加达亚运会中获得冠军。垒球运动员
柴燚楠代表中国多次参加比赛,2018年世界垒球锦标赛获得第十名、2018年第十八届亚运会垒球比赛获得铜牌。柔道项目中的邱善高,代表中国参加了2018年第十八届亚运会柔道项目比赛获得铜牌。女子自由跤选手蒋倩夺得过世界青年锦标赛、亚洲青年锦标赛的银牌、铜牌。前不久,蒋倩在全国二青会女子自由跤预赛中夺冠……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在兰马这项赛事的带动下,兰州市的体育事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迅速,体育社团的建设、体育场馆的建设、学校体育的开展等众多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兰州市体育总会1980年成立(原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兰州市分会,于1956年成立),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兰州的群众性地方组织,六十多年来,兰州市体育总会承担着发展兰州市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特殊职能和任务,是兰州市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延伸和桥梁。近年来,兰州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迅速,基本建成以乡镇、社区街道体育组织、晨(晚)练健身点和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点、体育社团为线的点线结合、覆盖各类人群的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全市8个县(区)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成立市级体育协会44个,县(区)级体育社团38个。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初见成效,全市95%以上乡镇、社区街道都建有体育组织。
在学校体育方面,兰州市也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1950年“五四”青年节,团省委和团市委为推动学校体育开展,在兰州市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学校运动会,随后又在各级学校首先推行广播操和冬季体育锻炼标准。兰州市现拥有1所中专体校,2所县级业余体校,市级传统校68所,社会兴办体育俱乐部35家。体校、传统校、俱乐部三种形式保证了兰州市业余训练无死角,优化业余训练布局。此外,充分挖掘兰州地方体育文化特色,推进体育项目进校园。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让每位青少年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为终生运动打下扎实基础。
为了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兰州市体育场地的建设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马拉松公园、黄河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已经为市民健身提供了场地。今年,兰州奥体中心也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将建成6万座甲级体育场以及热身训练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等场馆等,对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满足全民健身、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要,以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兰州奥体中心将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孔德胜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张栎)9月29日,兰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七大主题活动·十项精品内容”,以此吸引更多游客来兰旅游。七大主...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