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飞跃……一组组翔实的数据,真实地记录了七十年来兰州经济发展的清晰脉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魅力之城的成长与壮大。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载,地处祖国大陆西北的兰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身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土地都已焕然一新,而这种改变还将以更加快速的步伐不断向前。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这座古老的城市从此开始了新的历程。70年来,兰州经济发展尽管经历了曲折与艰难,但总体上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战略,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2001-2014年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2015年以来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在全省仍处于较快增长行列。
同时,自1994年兰州商贸中心建设确定后,相继引进了万达、百盛、华联、苏宁、国美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外埠知名商业企业入驻兰州,进一步优化了兰州原有商业格局,繁荣了市场供应,增强了辐射和竞争力。近年来网络购物、手机支付发展迅速,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网络电商平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商业和网络销售共同发展的局面。市场流通领域呈现向商业中心区、新型流通业态等集中趋势,市场建设格局又提升到新的发展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兰州百废待兴。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发展的主导方向,兰州成为重点进行工业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苏联援建的几个大型工厂项目落户兰州,奠定了兰州重工业城市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着力培育第三产业发展,在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就业的同时,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逐步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转变,形成“一产较为稳固、二产转型跨越、三产做大做强”的新格局。此外,在新型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云计算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各类新生业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兰州是典型的工业城市。70年来,随着发展步伐不断推进,兰州市工业发展历经基础薄弱艰难起步、曲折发展与恢复重建、置身发展稳定基础、扩大开放寻求突破、走向全国实现全面发展、提高档次优化升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多个阶段的深刻变化,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主体,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筑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推进工业化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引擎,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骨干企业发展为支撑,立足改革和创新机制,坚持推进“四千七百”工程,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兰州行动方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实力迅速增强。
与此同时,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出城入园,积极引导出城入园企业向园区集聚、配套发展,在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新产业上下足功夫。谋划做好城关区、高新区、兰州新区三个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工作。空港循环经济园建设加快,吉利汽车等项目建设投产,和平工业园、九州开发区等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正在逐步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兰洽会”)自1993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25届。2012年6月,商务部联合主办第十八届兰洽会,兰洽会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过多年的努力,兰洽会的品牌形象已经确立,成为兰州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积极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兰州铁路口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成运营,兰州进口肉类查验场、进口冰鲜及水产品指定口岸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南亚公铁联运班列和“兰州号”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国内外客货运航线达到234条,年旅客吞吐量达1470万人次,并与“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开展了33个产能合作项目,促进了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推荐
各位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发扬“团结、友爱、金秋九月,秋高气爽;乐曲高奏,彩旗飘扬。9月28日,衡水第一中学兰州分校2019年第三届...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