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垃圾分类桶摆放在单元门口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栋楠文/图
说起位于拱星墩街道五里铺东社区的原省医药总公司家属院近一年多来发生的变化,136户居民们个个都感触颇深,多年没有暖气、自来水管道破裂、污水无处排放、小区环境脏乱差……在兰州市的老旧楼院改造维修项目中,这些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糟心事”都被逐一解决了。那么改造后的楼院情况怎么样?居民们满不满意?还有哪些意见建议?带着这些问题,11月21日,记者来到了原省医药总公司家属院,去和居民们聊一聊改造前后的那些事儿。
经过崭新的道闸门禁系统,记者进入了小区,只见车辆有序的停放在新划的停车区域、四色垃圾分类桶摆放在单元门口、整个院内路面干净整洁,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监控探头一应俱全……而在两年前,小区却是另一番模样。
78岁老人白秀花自1985年家属院建成后就居住在这里,她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公司破产改制后,家属院就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多年来,居民们大多在冬天用炉子取暖,而最困扰居民生活的是,小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在2016年,自来水管和污水管道先后破裂,居民长达两年只能每天提桶去社区接水,污水无处排放致使小区环境差,气味难闻,“最愁的是下雨天,院内积水都能没过膝盖,简直跟沼泽一样,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白秀花老人说。
鉴于这种情况,拱星墩街道先后两次为小区协调修复自来水和污水管道,然而由于管道严重老化,修复治标不治本,居民吃水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2017年,街道成功为小区申请到了老旧楼院维修改造项目:总投资144万余元重新硬化小区地面、重新连接自来水管道、重建自来水管道井、新建50立方米化粪池、拆除小区违章临时建筑、新建停车位42个、新增太阳能路灯13个、清洗粉刷楼体外立面,修补了老旧阳台。针对常年无暖气问题,2018年10月,街道和居民协商由居民自主选择天然气施工单位,街道对居民资金进行保管,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今年冬天,136户居民彻底告别了多年小火炉取暖的历史,在干净又暖和的楼房内度过温暖的冬天。
当被问及近一年来发生的变化,院内正聊天的白秀花、郭素兰、刘兴涵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记者,“我们去年都还生炉子呢,家里只有八九度,还不卫生,你现在看到的窗户上凸出来的白色管子就是我们新安的暖气,温度还可以自己调节。”“现在确实发生了‘质’的飞跃,原先这个楼上60平米的房子每月租四五百元,现在改造好以后能租一千五左右呢!要是出售的话,也比原先高几十万呢。”“现在我们还有了物业,一个月才收25块钱物业费,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说起小区设施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每个居民们都有着切身体会。
在今年的老旧楼院改造中,位于五里铺西社区的原兰州乳品厂家属院的居民们也有着满满的获得感,75岁老人马志新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原来小区的照片,“你看原来院子的围墙都快倒了,我们用很多木头支撑着,现在全砌了新墙。此外,还给我们新修了外墙保温、化粪池、大门、防盗门、给排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现在我们这栋楼和新的没啥两样。”
拱星墩街道副主任徐甲告诉记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住户带有抵触情绪,为了项目顺利实施,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向居民讲解政策。随着改造的深入,居民感受到了新环境的舒适,看到了小区的变化,大家的态度也由质疑转变为支持。政府实施楼院整治就是让居民住得更安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下一步,在居民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提升后,我们还计划给老旧楼院争取健身器材等设施,让改造更为精细,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耀)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对兰州市政府、省卫生健康委予以表扬的通报》。今年...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