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舞剧《醒·狮》断想

来源:兰州日报 2019-12-29 02:35   https://www.yybnet.net/

□严森林文/图

台口右侧,放着一个狮子头:硕大的脑壳,洁白的毛须,睁着一双大眼睛。显然是一件道具,静谧地等候着观众入场。

广州人真有想象力,仅这一个狮头就“画龙点睛”,造成不少艺术悬念和吸引力。这台舞剧是201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讲的就是耍狮子的故事。自五代十国时就出现的狮文化,流行在南粤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果然,这件道具经舞狮人举上头顶,须毛抖擞,眼帘开阖,活脱脱一派南狮的灵气,那真是一种特有的美。因这里的狮子形象向来威武醒目,灵性四射,夺人眼球,故民间均称之为“醒狮”。可作为这台舞剧的剧名为何在“醒”与“狮”之间要加上一点隔开呢?这在有着几台民族舞剧横空出世辉煌经历的兰州观众的心目中轻轻闪出一个疑问号。

“狮王争霸前夕,三元里热闹非凡,凤儿邂逅阿醒心生情愫,龙少大显身手。茶楼中,阿醒与龙少狭路相逢……”

字幕总是以简炼的文字适时向观众提示剧情。凤儿,凤儿的堂哥龙少,阿醒,及阿醒的母亲醒母,这四个主要人物及其各自的命运轨迹总是从全剧《序·起势》、《壹·探青》、《贰·醉睡》、《叁·入阵》、《肆·发威》至《尾声·出师》贯穿到底,简约而又曲折。即便有再多气韵的舞蹈与道具,再多耀眼的场景与灯光,再多优美的服饰与号幡和再多悦耳的弦律与音响,也从不中断。人物命运冲突的走向是戏剧之魂。这是所有戏剧都必不可缺的“核心要素”,权且将其称之为“故事骨架”。有了这个骨架,戏剧才得以展开,没有这个骨架,就不成其“剧”。

高明的创作者总是在安置好“核心要素”流程中充分展现人物的抒情空间。舞剧以舞蹈为重,舞蹈又是身体与灵魂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舞剧将所有的艺术元素均统摄在主要人物身上,以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轮番调度,层层递进,疏密有序,总在不同的角度和时节以不同的舞台亮点揭示人物心灵与命运戏剧性的启承转合。广州这台舞剧真作到了极致。

纱幕上:满天阴云,满目波涛,黑沉沉的坚船利舰,紧接着是入侵者炮弹震耳欲聋的声声轰响。纱幕前:一男一女扑倒在雨地里,回家的凤儿在街头看到这一幕,愣怔,惊骇,拾起那男人的“大烟枪”,扔个老远。

灯暗,灯亮,舞台上更让人惊骇:梁斜,房倒,屋塌,“三元里”木匾在烟雾中摇摇欲坠,瓦烁中苦苦挣扎的众人脸上写满了惶恐惊惧无奈,显然这里的茶楼、武馆、街闾被侵略者的炮火所毁。

这场景时间并不长,但让人惊心动魄。这一幕情景画面简炼且有层次,更有着“巨笔浓墨”的力度,可谓全剧的重点。公元1841年发生在南粤抗击西方列强野蛮侵略的战斗就是先在这里打响。这是历史的真实,英雄的广州“三元里”就是中国近代史抗击外来侵略者的第一面光辉的旗帜,或许我们对教科书上的记述几近忘却,但在这台舞剧中又被激活,致令人们振聋发聩。因食烟土的龙少慌不择路,见到刚强质朴的阿醒,自大好斗的脾性仍在,然而美丽可爱、颇具“引狮人”风韵的凤儿却被炮弹炸死,真的魂飞九霄了,阿醒仰天长啸,呼唤不止。善良而隐忍的醒母硬是拉住醒儿脆在了龙少面前,龙少他愣住,颤抖,后退,恨爱情仇内疚良久,发疯般地扑向被红绸遮掩的堂妹。

人性在这里自然彰显,生命在这里得以舒张,热血在这里翻滚涌动,连隐忍已久的醒母也揭掉头巾露出华发,绾起衣袖擂起了大鼓。瞬间,群鼓群擂,鼓声振天动地;阿醒与龙少终归走在一起,重新举起狮头,跳上高台,同舞醒狮,引得群狮万般群舞,搅得周天风雷激荡……

这一场戏,已经不是常见的“耍狮子”娱乐致兴。甘肃大剧院内的这场观众已呈现出“爆棚”之状,群情振奋,鼓荡人心,掌声与呼唤声同起。此刻很奇怪,我的内心却闪出一连串这样的字眼:文化自信,历史使命,当年的初心愤起,今天的奋斗征程……闪念中自感纳闷,这些与这台舞剧能扯在一起吗?可我就在一瞬间却是联想到了这里!

感悟,真知,抒写,揭示,创作者早已在他们艺术作品思想趋向的深处起舞。这就是这部在全国各地巡演的广州舞剧《醒·狮》的高度、深度与厚度。

这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成功探索,是一台盈溢着“非遗”创新性发展成果的精彩舞剧。故而好看,耐看,满目美悦,启人心智,处处亮点闪耀,实实无法割舍。

醒狮与南拳融合,武艺与杂技媲美,木鱼说唱与广东音乐共鸣,岭南民俗与四乡风情交汇,传统狮舞与现代舞蹈互映,它们都是“非遗”保护项目,它们的相互融通同框共舞,使得《醒·狮》的整个舞台生动而活泛地呈现出南粤文化秀美、多姿、细腻与豪放的艺术气象。

而其主体仍然为醒狮表演:点睛、起势、登高、采青,辗转腾挪,又闪、扑、四旋飞跃,甚或抓痒、抖毛,睁眼、疑进,施礼、过山、上楼台;舞者马步、飞腿、腾跃,为的是极尽醒狮情态,再来一个高难度南派武术的空中劈叉,何其雄劲!如此这般在众多“非遗”形态的综汇展示中凸现舞剧的统摄与舞台艺术的魅力。再者,单头棍舞、长条凳舞、足捆小凳舞,连制作狮头的“非遗”技艺也创编成“扎龙骨舞”,双手与嘴唇的配合便生发出用竹皮捆扎狮子头的舞蹈来,并伴以木鱼歌“叹世”弦律,杂以画外竹皮的噼啪声,极富劳动生活情趣。那放大了许多倍的狮头“龙骨架”又成了阿醒们练功的架干,杂技的表演又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而凤儿姑娘几度表演的“佛头舞”既刻画了人物“引狮舞”的前导性格又表达出与险恶情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戏剧性;兰州人所说的“大头娃娃”民间舞蹈在这里有着别样的呈现与用意。

满台的岭南“非遗”,不再是简单的制作工艺的记述,不再是静态的玻璃展柜中的陈列物,而是溢满情趣、智慧和生命活力的现代舞剧艺术,是在丰盈的地域特征中展示我们的民族精魂与人民心志在新时代的再创造、再延伸!

谢幕时,在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中,约莫有50多位群众演员和醒母(闫一研饰)、凤儿(胡图兰饰)一一再度亮相,这是对全剧剧情审美体验的再度回味,也是对全体演员们辛苦劳作的尽情礼赞。如此耳目一新美妙舞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就在于舞蹈演员精湛而高超的“武功”,一如阿醒的饰演者高德明,龙少的饰演者依力凡·吾买尔……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在这个世界上醒狮可谓无处不在。

可醒狮自古至今不仅仅是民间生活意趣的点缀,不仅仅是节日乡愁的必备物。醒狮是南国的文化和历史积淀的精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灵魂与体魄的光彩写照。醒狮当然也是我们民族气节的破时空展示,自然亦是一种永恒的象征。

醒狮是狮,醒狮是人,人即醒狮,狮即醒人。我明白了,“醒狮”二字中间加了一点,就是在提示观众留心。醒示我们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醒示我们新时代的奋斗生活,正如《醒·狮》这台舞剧中的四句歌词所言:“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中华当崛起,日月共乾坤”!

新闻推荐

兰州市青年志愿者代表观看电影《生根》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沛珂)12月27日下午,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40余名志愿者代表观看电影《生根》,一起感...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舞剧《醒·狮》断想)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