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投花卉集散中心
集体婚礼
新区市民为环湖赛加油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新区坚持党建强定力改、革增动力创、新添动能、开放显活力、产业快发展各,项动能快速释放、综合效益加速显现国,家级新区平台带动作用集中发力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事繁荣兴旺、环境优美亮丽的崭新局面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一年来新,区发展有速度、工作有力度开,放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成,绩不易、令人振奋体,现了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魄力担当﹄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1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新区坚持把锻造过硬政治能力贯穿到国家级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以动真碰硬的斗争精神构筑更加清爽的政治生态,以担当务实作风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
主题教育取得新成果,坚持主题教育与高质量发展同部署,破解发展难点问题305个,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率达到8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打掉了一批恶势力犯罪团伙,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立案审查“伞”“网”问题17件23人,中央督导组转办线索“清零”。
组织建设得到再提升。新设立机关党组(党委)13个,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率达到100%。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8%、100%,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简文件50.4%,压减会议30%,清理督查考核33项、减少53%。打击诬告陷害力挺干部,为28名干部澄清正名,扭转了告状有理的不良风气。
2深化系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年来,兰州新区坚持综合改革多元效应快速显现,政务环境更高效、市场环境更公平、发展环境更优良。设立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服务站19个,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审批改革领跑全省,全面取消项目备案前置,全程实现网上办理。
利企惠企成效显著。落实减税降费4.4亿元,兑现产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5亿元。规范电费管理,大数据企业电价降到0.28元/千瓦时;组建水务投资集团,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企业用水成本明显下降。实行土地供应弹性出让、租赁、先租后让,挂牌时限压缩至21天。为52家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38.8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工伤保险费率下调20%,实施企业社保补助和稳岗补贴,为企业减负1.01亿元。
政务服务优质高效。在全省率先建立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企业云档案等“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上线运行。新区各部门集中入驻中川商务中心办公,群众和企业办事更省心。
3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体经济快速壮大
着眼“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数量之多、项目建设之快、科技含量之高创历史新高。新区绿色化工迅速崛起。引进产业项目106个、总投资208亿元,65个开工建设,12个具备投产条件。“专精特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落地项目35个,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弥补短缺化工产品过百种。上海康鹏威耳从考察洽谈到建成试生产仅用半年时间,刷新化工行业项目建设新纪录,体现“新区速度”。
新材料产业取得突破。新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77亿元。大禹防水卷材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有色金属、绿色建材、光电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体系形成。
大数据产业加速集聚。新引进腾讯财付通、恒云太工业大数据中心、5G融合应用等项目9个、总投资90亿元,面向“一带一路”集智能设备研发生产、数据储运、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快速形成。新能源汽车走向国外,兰州广通获得整车出口资质,首批新能源客车出口塞尔维亚。
同时,新区引进科技型企业63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开展“一对一”成果转化服务,新培育科技成果108项、增长24.1%,转化率30.5%、增长6.9个百分点,转化产值178亿元、增长62.3%。核电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关键技术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着力打造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三极。
4加快完善功能服务城市魅力日益彰显
坚持科学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宜业宜居、绿色生态、便捷智慧的现代新城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中兰客专新区段进度全线最快,朱中铁路通车运营,机场三期总体规划获批。景中高速、中白高速、中通道、G109、机场连接线加快建设。新建城市道路30公里,敷设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网276公里。
公共服务优质便捷。建成棚改安置房5540套、租赁性住房5000套,加快建设保障房1.1万套,商品房销售面积124万平方米,现房销售率100%,足额供应公租房、经适房和高品质市场化商品房,有效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居住需求。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新增公交线路12条、投放公交车99辆,改造提升城市公厕46座,群众生活更便捷。
商气人气快速提升。商业综合体达到42家533万平方米,客流量增长28%,商圈入驻率达70%以上。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商业体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智慧小镇运营,新增酒店10家、客房近千间。全年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增长57.8%,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增长68.9%。
城市管理智能精细。智慧城市政务云平台、运营中心等一期9个子项目建成运营,网格化综合管理、应急指挥平台等11个子项目启动建设。举办2019新型智慧城市峰会,新区智慧城市标准引领新潮。“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5G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布局5G网络基站100个。
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一体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万亩,城市绿地率35%,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达标率95%。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充分挖掘土地、水、气候等要素潜力,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高一级的标准、快一步的行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行示范区。总投资239亿元的24个现代农业项目全面建设。
全域美丽乡村有力推进。积极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垃圾、风貌、厕所“三大革命”,开展火墙保温式、卫浴一体化、独立式三格化节水厕所试点示范,完成厕所改造7675户,村社道路、巷道实现全硬化全亮化。
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三变”改革,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国有企业和村领办合作社,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带动农民就业1.5万人、农民转产业工人90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增长10%。
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保障
一年来,新区坚持把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水平作为改善营商环境、加速产业发展、快速聚集人口的长远大计,适度超前谋划,全力保障到位,大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事业优先提质发展。新增学位5310个,学位适度富余,满足产业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需求。建成标准化幼儿园、中小学13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6%。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配备、基础设施水平全省最高。
健康新区深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300%,转诊率下降13个百分点。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和“两票制”。引进上海、天津和外籍专家开展诊疗手术,医疗卫生综合体启动前期工作。家庭医生签约6.5万人、签约率43%。加大职业病防控,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全覆盖。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美好未来音乐节、太平鼓传承表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彩虹城、兰石等4个社区被评为全省新型城镇居民终身学习中心。半程马拉松参赛运动员突破万人,荣获田协“银牌赛事”。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村一、二类低保在省定标准基础上提高1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3%、养老金增长13%。新增城镇化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获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
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法治新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区层面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67%,无败诉案件。实现核心区人脸识别、车辆分流智能化,伤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4%,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20.7%,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和谐新区得到社会点赞。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靖博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耀)记者1月7日从兰州海关获悉,2019年以来,该关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持续释放...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