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匠心坚守,一辈子做好一碗面

来源:甘肃工人报 2020-07-15 08:2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茹佳佳

“师傅,下个毛细,蒜苗子多些!”

“韭叶子!面宽些,汤宽些,辣子少些!”

“我要一个细的!不要香菜!”

在兰州,随便走进一家牛肉面馆,都能听见这带有浓郁兰州风味的对话。

早上八点,位于兰州黄河桥北的盐场路,一家不起眼的牛肉面店门口坐满了食客,来吃牛肉面的客人络绎不绝。比起兰州新开的装修气派的牛肉面店,这家店就显得简陋多了,但提起苍鹰牛肉面,连老一辈兰州人都对它情有独钟。

“就好这口,他们家的特色就是汤清亮,面筋道,肉粒多,关键是牛肉,肉质松软,入口即烂,回味无穷。”经常光顾这家店的食客评价到。

“在兰州算是知名的店了,我们都是慕名而来,很多时候没有座位就蹲在门口台阶上吃。”一位食客大口吃着面说道。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即肉汤清亮鲜香、萝卜白净香甜、辣椒油红艳、香菜蒜苗鲜绿、面条黄亮筋道。兰州人都知道,一碗好面的要诀都在其中。看似简单的一碗面,“苍鹰牛肉面”的掌门人马福祥做了一辈子。

三十多年前,兰州还不是如今的繁华面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街边都是挑担子摆摊的小商贩。那时的马福祥还是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在烈日下,拉着架子车,走街串巷,那时一碗面才三毛钱,马福祥边吆喝边卖面,皮肤晒得黝黑黝黑。

六十年代初,十几岁的马福祥就扛起家庭重担,开始跟着父亲做牛肉面生意谋生,在父亲身边打下手。当时的他,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十几岁的少年做牛肉面的艰辛不难想象,天不亮早起已是常事,长期晚睡早起的习惯也成为了他往后三十多年的生物钟。马福祥回忆道,最初做牛肉面根本没有店面,每天就是拉着架子车卖面,后来情况稍好一点,就在现在的草场街附近支了个帐篷。那时他们家的牛肉面就已经开始小有名气了。

“苍鹰牛肉面”这个品牌是从马福祥这里开始的。那时,他二十多岁,已经能独当一面,挑起做牛肉面的大梁,也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从挑起担子卖面到现在,马福祥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默默奋斗了三十多个年头,如今58岁的他,仍旧活跃在店里。店员忙的时候他就帮着拉面,虽然年近花甲,但他拉起面来,一点也不输年轻伙计。一团醒面,一把面粉,抻、拉、抖、展,没有多余的动作,筋道十足的面条已然落入锅中,在沸水里打着滚。一沉一浮里,汆熟的面条就被捞到碗里,再浇上熬好的牛肉汤,加上油泼辣子、肉块、蒜苗和香菜,十分钟不到,一碗牛肉面就做好了。

马福祥告诉记者,是这碗面改变了他穷苦的生活,是这碗面养活了一家人,因此他由衷地感谢这一碗面,更想坚持初心做好这一碗面。

每天下午3点,牛肉面店就会歇业,店里的员工都已经各自回家,而马福祥会在店内做最后的检查工作。一直以来,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朋友都劝他,生意这么好为啥不开分店,不搞加盟。马福祥摆手笑笑,“我都60岁的人了,还天天守在店里,每天进店看看客人吃得舒心满意,我才能安心,店开得多了,味道就很难掌控,人家吃着不满福,我心里也难安啊!”这位敦厚的老人,三十多年的守候,只为认认真真做好这碗面。

“顾客吃着安全、放心、舒适,就是做这碗面最大的满足!”马福祥朴实的话语中透出匠心坚守的真谛。

新闻推荐

有人乱搭建 通道变库房 街道协调监督,住户已自行拆除

违建已被拆除清理近日,本报“记者跑腿”栏目4286666热线接到了市民钱女士的求助。钱女士住在盐场堡柳林小区,居民楼6单元一...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匠心坚守,一辈子做好一碗面)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