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二十多年的晚报情结

来源:兰州晚报 2020-07-21 01:31   https://www.yybnet.net/

和《兰州晚报》相识,是在20多年前。那时,作为一名在地矿单位工作、热爱文学的青年,我稚嫩笔下所流淌的溪流,清澈而细弱。

地矿单位驻地偏僻,距城区较远,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看报、读报的主要渠道就是在单位的阅览室,或在阅报栏里。每天晚饭后,带上笔记本匆匆步入阅览室,找个好位置,浏览各类报纸是我业余生活的一道大餐,而《兰州晚报》更是必读刊物。如果遇到精彩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必定摘录一些,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料。后来,由于需要的资料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已经滞后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我打起了每天在报栏换报纸的王师傅的主意。那天,我看王师傅在食堂吃饭,我特意多打了两份肉菜,请他一边吃一边聊,王师傅仔细地听着我的需求,连连称赞喜欢读书学习是个好事。他说,报栏里收回的报纸基本没有什么用了,不是被别人拿走就是当废纸卖了,你需要换下来的报纸我给你留着。有时候我出野外了,王师傅也想方设法托人给我带来《兰州晚报》。于是,在山野的油灯下,我细细地阅读着各种文章,让我的思想渐渐充实,把每天栉风沐雨、跋山涉水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兰州晚报》是支撑着我扎根山野的精神支柱。那时候,真的感谢这位师傅,是他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轻松地拥有了《兰州晚报》,虽然不是当天的报纸,但保存下来的资料完整无缺,可以反复利用,对我阅读与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张报纸也给父亲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在晚报上发了一篇习作,当我把报纸拿给父亲看时,他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出声来,看了好几遍。儿子写的文字第一次登上了报纸,而且是自己家乡的报纸,那种抑制不住的激动让父亲兴奋了好一段时间。只要有亲朋好友来家,父亲都要拿出报纸让大家欣赏一番,而他的这一习惯竟然坚持到了去世。父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那一刻,在他的棺椁里,放有几张发过我文章的晚报,陪着他永远长眠于家乡的土地中。

20多年匆匆而过,我有数百篇文章在《甘肃日报》、《散文诗》、《兰州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我也成了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应该说,是《兰州晚报》这片沃土让我文学的梦想得以发芽成长,是编辑们的汗水与关爱让我写作的信念更加坚定。

今天,我更加喜爱这张报纸。虽然退休了,但在闲暇之余,翻阅从《兰州晚报》剪辑下我的文学作品,从中不难看到我和她一起成长的经历。这是我生命中的一笔财富,是我人生追求轨迹上的一个闪光点。到现在我还一如既往地保留着以前的老习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还要剪辑保存,留作以后慢慢研读。

□刘志宏

新闻推荐

三大物流平台入驻中川铁路口岸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实习生毛宁)7月15日,中远海运集装箱中川北联运场站、酒钢嘉利华中川北分拨中...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我学会了包饺子2020-07-20 02:02
猜你喜欢:
评论:(二十多年的晚报情结)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