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舜在工作中
近日,65岁的李立葵老人给本报编辑部寄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详述了自己在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3天时间里,得到全体医护人员周到护理,让自己的病情迅速好转的事。老人尤为感激的是刘玉舜护士对自己的精心呵护,让她感觉到亲人一样的关怀——她们是温暖的天使!是什么让老人如此激动不已?循着信中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医院进行采访。
1敬业天使
重症监护室ICU对很多人来说是神秘的,一扇门将患者与家属隔成了里外两个世界。患者的安危、信息的传递,都落在了敬业尽责的护士们的身上……
ICU重症监护室里,每张床旁至少都竖着3台仪器:心电监护机、呼吸机和注射泵,涉及的数据监控达十多个。一眼望去,天线、地线、网线、导管、输液管、数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几乎每一个床位都有一名甚至多名护士在紧张地做着护理。7月23日,记者见到了刚下夜班的刘玉舜,谈及工作中的辛苦,刘玉舜平淡地笑着:“我们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说起来干的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关乎每一位患者的性命。”刘玉舜说,重症监护室的交班都是在病床边进行的,从患者的信息,到患者身上的每一根管路,每一台治疗仪器都要交接清楚,责任到人,因为生命体征监测记录单上的数字和符号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2鼓励天使
记者在李立葵老人的来信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她轻声细语地对着患者说:‘要加油吃饭哦,你的家人在等着你回去团聚呢。’既朴实又暖心的话语,让我一下对这个女孩肃然起敬。”这样的描述让人仿佛亲眼见到了刘玉舜护士的工作场景。
在ICU里,每到早晨,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传来,那是熟悉的护士姑娘为患者们带来好消息啦,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来给患者讲以往相似病例的治愈过程和康复结果。就像刘玉舜说的,除了过硬的专业素养,这里的护士对于患者们的心理护理更是必不可少。只因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患者的负责,这里的护士始终如一地鼓励着患者,这简单的几句鼓励正是患者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患者的心情可能也由最初患病见不到亲人的失落变成了感动和满足,因为在这里除了收获了治疗,还收获了关心、温情、鼓励和陪伴。
3温暖天使
采访中,刘玉舜用手锤了锤后腰。腰酸背痛的感觉,在这里的每一个护士都经历过。除去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还要为病人翻身、扣背、吸痰,一旦病人发生紧急情况,要迅速处理。快节奏的同时还要保持轻柔,并没有那么简单。“做这个工作快7年了,有的时候确实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看着病人康复出院,别提多开心了!”刘玉舜对记者说。看过李立葵老人的来信,感动之余,护士姑娘们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纷纷表示患者的理解和认可会成为她们在南丁格尔之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她们会带着更多的爱陪伴着每一个需要她们的患者。
或许人们说的没错,医护人员对于李立葵老人和其他病人的帮助都属分内事,然而,这些平凡、年轻的护士姑娘也正是在用充满关爱的心、细致的情,让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丹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蒋文艳通讯员王琳杨晓磊)7月26日,是中川机场通航的50周年。1970年7月26日,伴随着一架...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