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秦腔人印象

来源:甘肃日报 2021-06-01 03:33   https://www.yybnet.net/

管卫中杨莲娣

我早先以为,秦腔艺人就是一群手艺人。

秦腔历来是靠师傅口传身教教会徒弟、徒弟再教徒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戏装在师傅的肚子里。徒弟们苦学苦练,从师傅手里学得一些戏、一些唱腔、一些表演技法,如舞水袖、三鞭子、喷火焰、画脸谱之类,能把它如法毕肖地搬到舞台上去,就很不错了。在我看来,一段做工、一嗓子唱段、一种绝活,只是一种技艺,还不能称为艺术。一些经典戏和表演程式即便在某个名角手里有一些革新和充实,但演戏仍然是以传承为主,与艺术家式的个人独力创造还是有些区别的。

后来我看了几出戏,才发觉自己错了。老一辈秦腔名角的戏无缘看到,但看了苏凤丽主演的《锁麟囊》,我忽然对秦腔艺人刮目相看。一个原本是丫鬟环侍的贵族小姐,遭遇突然变故,沦落成女仆。这种情节铺陈,包括最后的大团圆结局,都是编剧的铺垫和套路。真正令人动容的地方,在于落难小姐寄人篱下时才体会出人在低处的诸般寒苦那一段。那一番以卑微的姿态小心翼翼讨好小主人的对白,那一段感慨人生变异的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演唱,忽然穿透了我这个今人的心脏,让人感悟到,无论古代还是今世,美好的岁月其实无常,贵贱也会倏忽移位,世事浮沉,人生多艰。

戏演到这种时候,演员已不再是表演,而是已化为角色,倾吐满腹的悲切感慨;唱腔不再是平日的功夫技巧展现,而是情感喷发时的自然动作,技巧对表达情感起了强化作用,与人物刻画浑然一体。这就是极有感染力的表演艺术了。

由此我感觉,秦腔艺人中,有不少人是艺术家。他们也许不懂历史,但却懂人,懂得历史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感受。越是好演员、好编剧、好导演、好乐师、好化妆师,对人的理解就越深入一层。

看到这部厚墩墩的《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我油然想起隐在这部书背后的众多秦腔艺人。

甘肃人对秦腔的痴迷程度以及秦腔在甘肃地区的兴盛程度,并不亚于陕西。据专家们介绍,晚清至民国年间,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地区,秦腔艺术十分红火。由郗德育先生(人称麻子红)创立的郗派和由耿忠义先生创立的耿派两个秦腔表演艺术流派,与陕西秦腔有别,卓有甘肃特色。

郗德育先生的名望自不必说,他的“弟子黄致中、李益华、梁培华、周正俗、吴俊卿、孔新晟等,都因在不同程度上继承郗派艺术而先后红极一时,再传弟子与间接受其影响者更不计其数。”(牟豪戎:《文苑掠影录》)20世纪80年代中期,兰州地区举行了纪念郗德育诞辰95周年演出,全面展示郗派表演艺术风貌。其间,年届七旬的郗派门人周正俗先生登台一展风采。郗派嫡传弟子黄致中先生之子黄晓凌、孔新晟先生之女孔桂玲也在台上再现父辈风范。

耿派是一个秦腔净角流派。青年演员杨金民曾与耿忠义、岳钟华、袁天霖、马炳南、赵福海等名角同台演出,耿忠义先生逝世后由他接演了耿的花脸戏《火焰驹》《白逼宫》《五岳图》《游西湖》《黄河阵》,使耿忠义的拿手戏再现于舞台。他所塑造的艾谦、曹操、司马懿、贾似道、闻太师等角色形神兼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至今为老票友们念念不忘。杨金民先生的胞妹杨金凤也是甘肃的一代秦腔名伶,抗美援朝时期她曾与常香玉等人一起到前线慰问志愿军官兵。

20世纪80年代,兰州地区的秦腔艺术重现复兴景象,舞台上一时群星闪耀。刘金荣、杨金民、周正俗、牛利民、靖正恭、刘茂森、景乐民、温敬学等名角活跃于秦腔舞台,成为承前启后的一群。晚些时候又出现了王新奎、单克民、段永华、张兰秦、窦凤琴、雷通霞、张小琴、苏凤丽、边肖、佟红梅、窦凤霞、袁丫丫等名角。

这几代秦腔名家,在其漫长的演艺生涯中,各自研磨出了不少绝活儿。譬如耿派的三鞭子、三竿子、门钻儿等独门绝活,郗派独特的唱腔和做工,以及各位老、新名角在代表性剧目中刻画人物之独到心得等。耿派的脸谱艺术尤为独绝。据秦腔专家范克峻介绍,“耿家脸谱,很讲究笔法和笔意,即讲究神韵……又如包拯的眼角上锋,由眼圈向上一‘扫’,颇有明察秋毫之睿智。这种画法我没有见过第二人。是以大写意的笔法,落笔天成。”

旧时代的艺人们没有统一的脚本、曲谱,他们各自琢磨出的唱腔变化、做工技巧、刻画人物的独有心得等,统统都装在自己脑子里。他们擅于演出和口传身教,而不会用文字和音符记录、传授,也许还有“拿手好戏不轻易外传”的因素。这样一来,一旦老艺人及其门徒去世,其拿手戏即成绝唱。

所幸的是,秦腔界也有一些有心人。据范克峻先生生前撰文介绍,秦腔名宿岳钟华先生生前应邀绘制了耿家脸谱,又请画家郝进贤先生加以放大复制(出处同上)。此外,据说兰州市秦剧团演员张江中以及另外两个兰州秦腔好家也收集了一些秦腔脸谱。因了这些人的努力,耿派脸谱得以大量保存。

至于秦腔唱腔,即便是同一出戏同一角色,各家的唱腔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各擅胜场,可惜早年无人记谱,多有流失。兰州的诸秦腔私家班社经公私合营组合为秦剧团后,剧团演出时有了一部分剧目的油印曲谱,但也因无人收集而流失散佚,殊为可惜。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兰州市秦剧团工作的肖振东先生有感于各市县秦剧团和乡村自乐班社亟须秦腔音乐,开始留心收集曲谱。肖振东先生凭自学成为兰州市秦剧团的一名扬琴演奏员和部分新编剧目的曲谱作者,他搜集了不少传统优秀秦腔曲谱,且发挥自己的专长留意记谱,而后伏案数载细加整理,因此才有了这部秦腔曲谱。

我认识肖先生是缘于他编写的《兰州鼓子荟萃》的出版事宜。他从很多年前就留意记录、收集兰州鼓子曲谱,花了近20年时间,对一些老艺人掌握的兰州鼓子曲谱一一进行了抢救性记录。我记得,那部书出版之时,鼓子艺人们眼中那份炽热的感激、感奋之情。

七八年之后,肖先生又拿出了这部《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据专家鉴定,本书所选剧目都是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秦腔本戏、折子戏,曲谱“多为陕、甘著名秦腔艺术家的唱腔记录,具有很高的传承保护价值”;鉴于众多秦腔演出团体特别是民间自乐班子至今缺乏剧目较全、曲谱规范的演出本子,本书又可为其“提供较为准确的伴奏曲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古老的秦腔艺术面临困境之时,肖先生和他的同伴们仍然在孜孜矻矻、兢兢业业地为秦腔做一些实事。他们是一群顽强的守望者。很多年后,秦腔也许会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包围中日见衰微乃至湮没,而这份曲谱,已经为秦腔档案馆留下了一份重要的文献。

(《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肖振东 编著,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政务服务有温度 “小兰帮办”解君愁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成)近日,在兰州举办的第二届甘肃品牌论坛上,兰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的“小兰帮办”政务服...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秦腔人印象)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