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孝认真备课
35年,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从这里走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35年,一所地处穷山僻壤的破旧学校变成了新校舍……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以及每一个发展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历经35年的风雨沧桑,他依然心性不变,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着心中那个甜美的梦。他30年获得过不少荣誉,前不久又被永登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校长。他,就是永登县坪城乡白土咀小学校长何万孝。
热爱教育事业他选择了坚守
“把村里的学校办好,让娃娃们走出大山实现理想,这是我的追求!”这是何万孝自从当上老师那天起就一直默默努力的目标。现年52岁的何万孝是土生土长的白土咀人,1976年3月,17岁的他有幸成了白土咀初中的一名老师,从此他走上讲台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教坛生涯。白土咀是永登县北部一个最偏僻的山村,那里条件极其艰苦,调到该校的老师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就待不下去调走了。而何万孝却围着三尺讲台一守就是35年。35年来,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虽然他家在白土咀,但是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经常吃住在学校。
“说句心里话,谁不想到条件好的学校去,但是作为老师不能因为条件艰苦就选择离开,而是要看那里的孩子们是否真正需要我们!”从何校长的言语里不难看出,他之所以能在白土咀学校坚守这么多年,根本原因与他那份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是密不可分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何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如今,转眼35年过去了,他已经由当年的帅小伙变成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
像父母一样爱着教师和学生
“始终把孩子们装在心里,对学生要倾注无尽的爱。”这是何校长35年来在教师岗位上始终坚持的一条准则。比如,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劝导说服教育。前些年,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面临辍学,何校长了解实情后,靠自己的关系帮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如果有学生因为生病等原因连续缺课,何校长掌握情况后,总是提醒老师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补上。
部分孩子由于家离学校较远,校长便想方设法把他们留在了学校寄宿,每时每刻他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不光是老师、校长,还像一个慈善的父亲!
面对教师在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他也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热情帮助。2010年春天,学校一位老师不幸身患重病住进永登县城医院,何校长不顾日夜操劳,连夜赶往医院探望。
因为白土咀学校所处区域条件艰苦,在那里当老师的年轻人往往很难找到对象。多年来,许多新调来的年轻老师均为找对象的事犯愁。于是,牵线搭桥当“红娘”,成了何校长工作之余经常操心的事情。在他的沟通下,有几个未婚老师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成了家。
用心血浇筑起新校园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担任校长以来的数十年间,他用心血和汗水改变着校园的环境。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所在学校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在今年的教师节之际,他被永登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校长。
白土咀学校起先是土木结构的“马脊”房屋,由于年久失修,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显得破旧不堪。多年来操场尘土飞扬,课桌板凳破旧不堪,办学条件相当艰苦。
这一切让何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东奔西跑,多方筹措资金开始筹建新学校。日前,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新校园在原址建成了,同时硬化场地6000多平方米、购置部分文化体育等设施,新买课桌板凳60套,还拥有了配置有30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
新闻推荐
拉沙车碾压造成路面坑洼不平本报讯 “几年来,路面损坏越来越严重,重型拉沙卡车过后尘土飞扬,公路两侧的村民实在是无法住了。”11月29日,省道201线永登县树屛镇...
永登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登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