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振峰
6月1日,甘肃省将全面进入主汛期。
去冬今春,河东地区持续干旱。这是否意味着今年防汛工作可以松口气?又如何看待今年甘肃省的防汛形势?就此,记者专访了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有关负责人。
干旱的甘肃,防汛丝毫不能大意
甘肃,十年九旱。今年尤甚。
“眼下,旱情已经缓解。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旱之年往往会出现大汛。”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气象预测分析,今年气候变化比较异常,极端天气多发,汛期发生局地暴洪、冰雹、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甘肃省降水虽然偏少,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且多以短时间暴雨形式出现。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局地暴雨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灾害每年都会在甘肃屡次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了解,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员中,70%以上都是因山洪灾害引起的。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去年岷县特大雹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甘肃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防治省区之一。据了解,占全省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山洪灾害危害十分严重;中部黄土沟壑区、陇南山区、定西南部山区以及河西祁连山浅山区都是山洪灾害多发区域。
防洪形势也不容乐观。从洪水规律看,上世纪以来,甘肃省黄河干流发生了7次5000立方米以上的洪水,平均每16年一次。自1981年发生特大洪水以来,黄河干流已有30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白龙江、渭河、泾河、黑河等主要河流,也有20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甘肃省主要江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增大。
但是,甘肃省防汛基础又相当薄弱,全省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一部分水库带病运行,山洪多发区监测预警能力很低。尤其是在广大山区,不少农民居住和劳作于山坡、山谷等地,极易受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侵袭。农民居住的房屋又多属于自建土木住宅,抗灾能力较弱。
而且,受长期干旱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防汛一直存在麻痹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填沟造地、侵占河道,人为造成防洪安全隐患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绷紧防汛防灾这根弦。”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
警钟已经敲响,甘肃全力加强防汛工作
刚进入汛期,一场暴雨便给今年甘肃省的防汛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
5月13日至16日,甘肃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甘南、陇南、定西等市州局部地区出现了暴雨。在岷县,出现了风雹和洪水灾害,造成253户群众房屋进水,通村道路、人行便桥、河堤等受损,有2446公顷农作物受灾;永靖县盐锅峡镇发生山体滑坡,造成盐北路交通中断。
对此,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做出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分析灾害原因,排查灾害隐患,加强预警防范。他强调,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州要加强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排查、预警,特别是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靠近危险地带的群众视情及时作好转移预案。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作用,有情况要及时转移群众,有隐患要及时报告。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也做出批示,要求省抗旱防汛指挥部严格防汛纪律,明确责任,加强对各市州防洪工作的指导。5月18日,刘伟平在兰州市调研防汛工作时指出,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监测预警,加快整治安全隐患,抓紧修复水毁防洪工程,着力防范地质灾害,决不能因为防汛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
在安排部署抗旱防汛减灾工作的基础上,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副省长冉万祥还于日前对抗旱防汛物资储备、黄河水毁河堤修复等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专项检查。
水库始终是防汛的重点。5月5日,永登县翻山岭水库出现管涌,库存约70万立方米蓄水下泄。水库溃口导致中堡镇鲁家庄、邢家湾2个村受灾,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使960亩耕地受灾。
目前,全省尚有57座病险水库正在实施除险加固,各级各部门还有一些水库工程正在施工。为认真吸取永登县翻山岭水库溃口事故经验教训,省抗旱防汛指挥部、省水利厅做出要求,全省各地对辖区内水库、电站、淤地坝蓄水和安全运行情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的水库运行、蓄水情况,以及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等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拉网式大检查。同时,省水利厅3次派出工作组,检查各地水库安全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省防指还要求重点城市全力做好防洪工作。特别是把主要河道、城区洪道、村庄险段作为重点,切实解决河道违章建设、乱采乱挖、乱弃渣石等侵占河道的问题,确保行洪畅通。
强化监测预警能力,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5月14日,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在《甘肃日报》上发表了致各县(区、市)主要领导的公开信。在信中,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恳请各县(区、市)主要领导对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运行情况给予关注、关心和重视,确保暴雨信息测得到,预警信息发得出,险区群众收得到,避险撤离快。
这封特殊的公开信中提到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正是甘肃省加强监测预警、提升科学防灾的一大措施。
事实摆在眼前,山洪灾害分布点多面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永远不可能指望,靠修一个个防汛工程,完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甘肃省水利建设者清醒地认识到,布设监视灾害发生前兆的“千里眼”,建立科学监测预警体系,为人员转移避险提供科学依据,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之举。
2010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以暴雨监测、山洪预警、群测群防为主要措施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在全省83个山洪易发县(市、区)相继启动实施,目前80个县(市、区)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去年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正是凭借着防汛部门提前建立的“户户知”预警系统,通过短信、电话和广播、铜锣等土洋结合的预警办法,岷县及时转移撤离危险区群众,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今年5月13日岷县发生强降水后,又是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及时向十里镇、秦许乡发布预警信息,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在山洪来临之前敲响警钟!针对近期强降雨过程,省防指还通过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向公众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电话、短信跟踪预警信息,督促落实预警信息到县、乡、村和信息员,及时掌握降水实况。同时,他们还建立了灾情信息日报告制度,并与气象、农牧、民政、水文等单位及时会商分析。
着眼防灾避险,强化预报预警,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细化避险方案,把避免人员伤亡放在首位。今年,甘肃安全度汛,需各方一道努力。正如王三运指出的,“尤其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和村村响的报警作用,视情及时转移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永登高中生爱心助学山区孩子永登高中生爱心助学山区孩子本报讯(通讯员张春鹤)近日,“梦之翼”爱心助学捐赠仪式在永登县通远乡初级中学举行。“梦之翼”爱心社社长苗凯将自己募集的5000元现金和20套...
永登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