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永登新闻 > 正文

做贴近大众的艺术工作者 访书法艺术家陈永革

来源:兰州日报 2018-11-08 03:06   https://www.yybnet.net/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

2015年10月,兰州市启动实施了“金城文化名家”工程,2017年年初聘任了首批“金城文化名家”共计26人。同年,在兰州市委人才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考核及补选工作后,最终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界、新闻出版界、文学艺术界等5个领域两个层次的75位“金城文化名家”,本文介绍的陈永革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记者在陈永革先生的工作室见到了他,跟想象中的一样,整个工作室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陈永革说,走上书法创作之路,只能算偶然,但与家庭却关系极大。“我从小开始练习书法时,深受身为书法家的外祖父影响。小时候常去外祖父家,老人家伏案挥毫时,必然要我在书案旁帮他研墨,看他写字。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就也试着写起来了。在外祖父这位恩师的教诲下,我除了学习书法、诗文外,更主要的是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今,陈永革的耳边仍常常响起外祖父常说的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写字”,直到现在,这句话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他。

“孩提时期写字,只想把字写好,还没有追求艺术的概念。后来,我逐渐感到自己的天赋一般,即使勤奋,也难成大器。但外祖父告诉我:‘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于是我又信心十足,继续砥砺奋进。”到了上学的年纪,陈永革因为书法的专长,学校的黑板报及刊物出版等活动都几乎被他“承包”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心无旁骛,一心研究自己的书法艺术。

十多岁时,陈永革在永登县做了插队的知青,干了两年之后,也是因为书法的特长,刚20出头的陈永革在兰州公交公司工会做了美工和宣传干事。“那时候公交公司是上万人的大企业,开会之前要贴会标,我要根据会议的大小和内容,设计规划、书写标语等。公司大门两侧的橱窗也是一个月换一次,当时十几个橱窗的宣传我负责设计,书写、张贴等。”在工作之余,陈永革继续在外祖父给他引荐的著名书法家尹建鼎先生那里学习书法。“我的外祖父擅长楷书,而尹先生善于行草书,在他们的教导之下,我得到了非常完整的书法浸润。”陈永革说。

到了1984年,市博物馆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人才。陈永革也因为优秀的书法功底和综合素质被优先选上。进入文博系统后,陈永革一边在业余时间刻苦研究业务知识,一边在博物馆中继续发挥他的一技之长。“进入博物馆工作可以说是我艺术之路一个重大转折点,除了平时的陈展布展、考古挖掘工作外,让我最为惊喜的是可以亲眼见到很多古代名士的书法作品,这让我获益良多。比如清代陇上著名书画家唐琏。”陈永革说,唐琏精通诗、文、书、画、印、琴、医、道学等,集多种技艺于一身,尤擅书画和医学。清乾隆年间至甘肃名胜榆中栖云山(现兰州市东郊榆中县境内的兴隆山西山)修道,住持四十余年,道艺甚高。在书法方面,唐琏十分重视书道,认为学书者要懂得文字的源流,考究真、草、隶、篆、行诸书体的演变,不作媚世之书。他在当时的金城艺苑中与朱克敏齐名,同被誉为“兰山二秀”,著有《松石斋印谱》等,作品流传甚多。

陈永革介绍,唐琏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书显山,其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也以行草书居多。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并达到了返璞归真、自然天成的最高艺术境界。就如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的《唐琏行书七言对联》,用笔老到,自然流畅,上下联错落有致,方圆兼施,一气呵成;用墨粗细变化有致,枯润结合天成善用胶、淡墨法;笔法或连或断,或慢或疾,或轻或重;结体上紧下松,以长势为主,兼用方、扁体;造型优美别致,变化多姿,章法布局协调,厚而不实,虚而不空,恰到好处;落款钤印与正文浑然体酒脱秀丽,飘飘然如有仙气。该作品虽未落年号款,但从其极为成熟的风格来看,当属唐琏晚年的作品。

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的唐琏的墨画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小品和其他种类。其特点为:以书入画,讲究线条浓淡相间、枯润并施、虚实有度、构图别致、气势雄伟生动自然,禅味十足,款式干练。《中国历代书画家大辞典》及《中国历代书画家名录排序》收录了唐琏的艺术传略及其作品,并被列国家规定的非出境品(是甘肃清代书画家中惟一的一位)。可见他在中国书坛画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陈永革说:“唐琏实乃清代兰州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书画篆刻大家。”

研习书法数十年来,向陈永革学习书法的人不在少数。说起学习书法必要的条件,陈永革略作思考回答道:一是有良好的天赋;二是要勤奋,俗话说勤能补拙,即使天赋差一点,只要勤加努力,还是可以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三是要心无旁骛,学习书法讲求心“静”,一旦追名逐利,不思进取,虽有可能显名一时,但最终是要“身谢道衰”的。但是总体来说,大凡杰出的书法艺术家必须天赋和勤奋缺一不可,二者兼备。

对于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来说,楷书是入门的必要选择,陈永革说:“在我国书法艺术的诸书体中,小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曾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文化生活中,而为人们所重视。今天,由于时代的特点,我们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似乎已经与小楷疏远了。但是,书法中的小楷艺术,仍然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必要。对于书法爱好者及书家们来说,小楷的练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小楷?陈永革说:“我觉得首先应选择优秀的小楷范本。历代流传下来的小楷作品虽然不少,但真正可以作为练习阶段学习的范本却并不多。从我的亲身体会而言,应从笔画清楚字体端正、楷书特征较为明显的碑帖中进行选择。如隋代的《董美人墓志》,三国魏钟繇的《宣示表》,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小楷作品,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柳公权的《送梨帖题跋》,元代赵孟頫的临《黄庭经》、《汲黯传》,明代文征明、王宠的小楷作品,都是上乘的临摹范本。值得注意的是,小楷字多,变化也较复杂,如缺乏神采,未免有板滞生硬之嫌。”

总而言之,不管练习任何书体,不外乎临、摹、拟三种方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二法则更为重要。临、摹时应侧重掌握范本的“神”。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不断修正自己在形体结构上的不足外,还应逐步提高对范本的艺术特征的认识。因此,临写时不应只注意所写的每一个字,还应学会掌握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由字及行,由行及篇,才能达到“神似”的目的。

数十年来,陈永革一直驰骋在书法之路上不曾停歇,回想起一路以来的感受,陈永革感慨地说:“人生几十年的光景,竟有一半是与两件事紧紧连在起,一是醉心于书法创作与研究,二是徜徉在文博知识的瀚海中,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地留下了为数不算少的文字和墨迹,虽不能说是华彩照人、成绩卓著,但却真实地记载了我这些年生活的足迹。我希望年轻的书法爱好者们能好好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做有风骨、有正气、正本清源、贴近大众、人正、心正、路正的艺术工作者!

新闻推荐

温暖又汇聚 爱心再起航兰州晚报2018年“暖冬行动”正式启动

2017年,永登县下川村小学的孩子们收到爱心物资后笑逐颜开(资料图片)(记者任泽昕文/图)深秋渐入冬,冷空气的袭来,让全省各地气温...

永登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做贴近大众的艺术工作者 访书法艺术家陈永革)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