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铺地膜
干土层厚达30厘米
由于连续7年干旱,致使榆中县北山多个乡的春耕无法下种。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村民感叹道:“我活了50多岁,这样的景况从来没遇见过!”去冬今春,兰州市大面积干旱,不仅给春耕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人畜饮水也发生了困难。尤其是以榆中县北部山区的几个乡最为严重。为了抗击干旱,上花岔乡政府正在积极组织村民铺地膜保墒情。
连续7年干旱 春耕无法下种
虽然眼下已是初春时节,但记者昨日上午驱车来到榆中县北山的上花岔乡上花岔村时,映入眼帘的除了稀稀拉拉的耐旱的柠条外,满眼都是荒山,初春的山区跟冬天一样。在上花岔村一村民的地头记者看到,地里虽然已经铺上了地膜,可土地干得脚踩下去直冒灰尘。
据一位姓白的村民说,正常年份,像现在这个季节他们家的大部分地里已经下种了,可是从去年10月份至今,长达半年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地里的干土层已经达30公分厚了,今年的籽种几乎无法下种了。
“我们已经连续7年遭受这样的干旱了,虽说前两年遭遇干旱,但还能收回些籽种来,像今年的旱情实在太严重了,我只种了10亩地,没有下过一场雨,春耕根本无法下种。”上花岔村60岁的张克文在地头对记者说,“我和两个儿子共三家,有10口人,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雨了,不但今年春耕无法下种,如果再继续干旱下去的话,仅存的窖水也只够维持1个月时间了。想到以后的日子,真是难熬!”
全乡推广双垄沟地膜种植
“由于受长时间干旱影响,我们全乡的村民对双垄沟地膜种植都很积极,在我们还没有将地膜拉来时,村民们就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等着呢!”上花岔乡政府副乡长郭燕琴告诉记者,为了使村民能在春耕时节及时下种,乡政府派驻村干部督促村民尽快将留床地膜进行打磨,并尽快铺地膜保墒情。
郭燕琴称,目前全乡已经铺双垄沟地膜1.5万亩,加上去年留床5000亩地膜土地,全乡可达2万亩双垄沟地膜种植。“坪湾村一户金姓村民为了今年有个好收成,将自家的18亩土地全铺上了地膜,只等待下一场小雨就可以下种了。”上花岔乡人大主任魏家程称,从近几年双垄沟地膜种植情况来看,一亩地的地膜玉米可收获玉米900斤,可收入800元,可一亩地的小麦仅收获小麦100多斤,收入也就不到200元。村民们对这样的收效很认同,加上政府部门对村民的籽种、地膜、铺膜都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春耕结束后将兑现到位),村民们对双垄沟地膜铺设非常积极,特别是今年,很多村民不愿意种植小麦和豌豆,都想种地膜玉米。
加大集雨工程进度
北山的5个乡镇中,大部分农户家都是靠天吃饭。这里的农家每户都修建了水窖,每年他们都靠老天下雨后,聚积到窖中的水做饭饮用,家中养的大小牲畜也靠窖里的水生活。7年来,由于这里的降雨偏少,很多农户家中的水窖存水根本不够饮用。为此,政府部门推出了“庭院集水工程”建设。去年,全乡新建集雨窖900眼,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出现有效降雨,很多水窖里仅存有一点水。
坪湾村的张爱福告诉记者,他每天要到100里以外的石沟内去驮水,用来喂猪、喂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本报关于榆中县连搭乡无证砖厂的报道刊发之后,4月8日记者再次采访了县上相关部门,虽然各部门都说这些砖厂没有证照,但是均称取缔黑砖厂很难。对此,县上领导表示将...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