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本报关于榆中县上花岔乡学区因干旱各学校及教学点饮用水断档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的报道,引起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许多市民打进本报爱心热线说,兰州晚报能够适时对干旱山区学校所遭遇的问题予以报道,他们表示非常感谢。昨日,城关区新华小学在给西南旱区捐款的同时,学校少先队也开展了向榆中县上花岔学区募捐活动,一节课的时间就收到学生们的捐款1700元。
昨日上午,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走进了本报编辑部称,他是替自己的邻居来捐款的。老人告诉记者,他的邻居是兰石厂的退休工人,今年已经85岁了,当他从晚报上看到榆中县北山的孩子们没水喝的消息,心里感到很难受。可是老人腿脚不好,最近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行动不便,所以一大早就让他替自己来报社为山区孩子们捐款500元。家住九州合作新村一号楼,从甘南某乡政府退休的陈老夫妇前来本报编辑部向干旱山区的孩子们捐助了300元。
一直对灾区同学们表示关心的城关区桃树坪小学三年级的付园园同学,将自己平时积攒下的零花钱21元交到了记者手中。“我看到了报纸上说到那些小朋友没有水喝,我就把我攒的钱捐给他们。”乖巧懂事的付园园说道。
为方便热心人士咨询和捐助,本报已开通热线8403333和8467274,也可将捐款直接送到兰州晚报904室通联信息中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本报就榆中县上花岔学区因干旱面临断水的报道在市民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截至目前,本报已经收到多位热心市民的捐款9747元。今日,本报记者和部分热心市民一同...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