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将军柱
金城关旧貌
历史悠久的白塔
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公布的,以后又公布了两批,加上增补的,目前全国111个城市获此荣誉,但是8个省会城市未入其列,兰州是其中之一。甘肃省的武威、张掖、敦煌、天水榜上有名,而省会名落孙山,兰州市主政者坐不住了,于是从2005年起,组织人马,准备资料,开始了申报历程。工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省级名城申报成功,目前正再接再厉向国家级冲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申报需具备四方面的条件:1.保存文物特别丰富;2.历史建筑集中成片;3.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4.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硬杠杠,要有两个以上保护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多年来我们城市的历史建筑遭到的破坏太大了,看看全国的城市,还有多少传统的东西?高楼林立,千市一面,哪有特色?现在颁布保护条例,的确是时代的进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兰州市开始重视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是市民们应该高兴和支持的。
兰州市的申报材料列了7个历史连接点:1.15000年前的旧石器文化;2.4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3.秦朝设榆中县;4.汉朝设金城郡;5.隋朝设兰州总管府;6.明肃王府迁兰,清康熙年间兰州为省会;7.1941年兰州设市。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史实,的确可以说明兰州历史悠久。然而,我们的特色是什么?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连接这7个历史连接点的最大亮点在哪里?
还是从我们身边的这条黄河找起。
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大河浩浩荡荡地穿过一个城市,全国唯有兰州。一百年前黄河上架起的第一座现代化铁桥在兰州,而选址白塔山前,金城关旁,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正是黄河千年古渡口,明代就曾在这里架设过名为镇远的季节性浮桥。金城关雄踞古渡,扼守中原通往河西以至西域的交通大动脉。走遍九曲黄河,唯独此处是不二的枢纽选择。追溯兰州历史文化的源头,古渡口——金城关,便是兰州的鼻祖,源于此,兰州展开了以后绚丽的历史画卷。
说到建县设郡,可以追溯到秦汉。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驱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新辟疆土,戎狄杂居,不属长城重镇。西汉的金城郡治所在甘肃永靖或青海民和一带,史家说法不一,但肯定不在兰州,只是属于金城郡管辖而已。而兰州确实兴起于西汉,汉武帝开拓疆土,设置河西四郡,位于黄河古渡口的兰州便成为重要的所在,不是作为政治中心而是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出现在大汉帝国的版图上。自两汉、魏晋、隋唐,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隋代始有兰州的称谓,唐时几经反复,时府时郡,治所也多次迁移,但是交通要道的性质未变。后来吐蕃占领,五代混战,西夏据有,黄河渡口作为东西交通枢纽的作用日渐衰微。
到了明代,兰州的位置重新重要起来,还是因为这个黄河古渡口。明朝将元蒙逐出中原,为了防止其卷土重来,在嘉峪关修长城、建关楼,在兰州设卫所、屯粮草、驻重兵,以支援和巩固长城一线的防御。于是在黄河古渡口架设浮桥,号称镇远。兰州自古以来的战略意义再次彰显出来。想想看,肃王府为什么迁兰州?兰州周围为什么有那么多叫“营”的村庄?因为是交通军事重镇!
兰州政治地位的确立是在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陇西)迁到兰州。乾隆年间,陕甘总督府迁到兰州。兰州成为陕、甘、宁、青的政治中心,在西北的地位更加重要。到了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及大办洋务的时候,兰州更成了西北举足轻重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条黄河,那个维系中土与西北的古渡口。以兰州为基地出兵新疆,维护了祖国疆土的完整,黄河古渡功不可没。兰州毛纺业、机器制造业的发端都归功于左公的主政,须知当年洋务运动惠及的只有上海、汉口、福建、天津少数几个地方。左宗棠为甘肃设立了贡院,免去了陇上学子跋涉陕西赶考的艰辛,难道不是交通枢纽延伸出的社会政治意义吗?
新中国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之战是兰州战役。占领兰州就取得了西进的主动权。兰州战役空前激烈,战役胜利后,势如破竹,西宁、河西、新疆顺利和平解放。为什么?还是因为黄河,那个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的渡口。
军事战略如此,这个古渡口对经济方面的贡献就更大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琵琶、胡琴等西域物产及文化沿着丝绸之路,通过兰州古渡口,进入中原。而中原的丝绸、瓷器伴随着文化,也走过古渡口,遍及中西亚、欧洲甚至非洲。中西交流的必经之地,有我们太多值得挖掘、梳理的东西,我们作过吗?近些年来,兰州提出要建设西北经济贸易中心,为沟通亚欧大路桥作贡献,不都是缘于自古以来的交通枢纽吗?
平心而论,就历史上发挥的政治作用而言,兰州不及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和曾为西夏都城的银川,在名气上不如河西四郡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和古秦州天水。然而我们的思路为什么总要局限在政治历史方面呢?为什么老是停留在笼统的、大而化之的“黄河文化”概念之中呢?追寻兰州历史文化的渊源,为什么不从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入手呢?国务院保护条例中,申报条件第四条就有历史上曾为“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者。两千多年来,黄河古渡——金城关——镇远浮桥——中山铁桥,连接着中原与西北,沟通中西交通,维系中西交流,成为中华民族统一和强大的支点,该是沉淀了多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啊!从这个角度梳理,兰州历史文化名城之誉当之无愧!
兰州的历史文化有其特点,不需要与他人比高低。几年前笔者填写过一首词《双调南歌子 兰州》:“塔影留河北,三台镇岭南。千年古渡锁金关,宝刹红墙绿柳掩五泉。碑勒淳化帖,书藏文溯源。一隅莫道不登坛,丝路花飞大漠舞翩跹。”我们有我们的亮点,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长处,一点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黄河水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尊重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更加向往这个城市美好的未来。在兰州市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时刻,大家都来关心吧,献上你的一份智慧。此文权当引玉之砖。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25日上午7时50分,榆中交警大队接到报警,称在甘草水泥厂对面,一辆摩托车与一辆货车相撞,摩托车驾驶人已死亡,肇事货车已逃逸。接报后,民警赶赴事故现场,经询问周围群众...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