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最近一段时间的降雨真是及时啊!连续多日的旱情得到了缓解,现在终于可以复种了。”这是记者昨日走访榆中县北部山区部分乡村时听到最多的话。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6月20日至7月5日,兰州市乃至全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配合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期间,甘肃省人影部门也实施了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作业范围均出现有效降水,大部分地方出现了有效降水,连续多日的旱情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榆中北部出现中雨
自6月20日夜间出现降水以来,久违的喜雨普降榆中全境,此次降水过程雨势平缓、均匀。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给夏日干燥的气候增添了湿度,消降了空气污染物,市区和榆中两地的降雨量,对久旱的农作物来说真可谓一场及时雨。据资料显示,6月20日夜间到22日白天,兰州市各地陆续出现降水天气,降水量在12.4毫米至32.5毫米之间;6月25日白天至26日白天,兰州市各地又普降中雨,降水量在3.6毫米至37.9毫米之间,除榆中的北部降水较少,大部分地方出现了10毫米以上的降雨;6月29日至7月5日,兰州市再次出现小雨天气。
榆中县北部山区的农民不等小雨完全停止就迫不及待来到田间感受这份久违的湿润。位于旱塬北山上花岔乡百禄村的张老汉说:“这次连续的降雨对全膜双垄沟玉米、洋芋等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尤其是双垄沟玉米,等于浇上了一茬水。只是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小麦等夏粮绝收已成定局。”
上花岔乡王湾村村主任张兴瑷告诉记者,降雨过后他们即刻到田地里查看墒情,发现此次降雨渗入地表的湿度层可达6厘米左右,非常有利全膜双垄沟玉米的生长和秋粮的复种,而且对洋芋的生长也非常有利。
旱情缓解抢墒播种
记者从气象和农牧等部门了解到,6月20日至7月5日间的持续降雨已经使全市大部分地方的旱情得到缓解,为了夺回因旱造成的损失,要求各县区不误农时天时,开展抢墒播种工作。
目前,榆中川区冬小麦进入乳熟至黄熟期,少数地方开始收割,该县中部浅山区春小麦为开花到灌浆期,南、北山区春小麦生长进入拔节到开花期;皋兰春小麦进入扬花到灌浆初期;永登春小麦东南部川区开花到灌浆期,西北部二阴山区孕穗到抽穗期;玉米为拔节孕穗期;马铃薯为苗期。
有关农业专家介绍称,降水天气有利于缓解土壤干旱,保障了小麦灌浆时间,促进了籽粒正常发育,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当下正处于兰州市秋收作物的生长关键期,此次降水保证了玉米拔节以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的需水量,同时也利于马铃薯苗期生长和大田蔬菜的生长。
相关新闻
6月 陇原大部气温显著偏高
晚报记者 滕效宏通讯员 张旭东
本报讯7月5日,记者从西北区域气候中心了解到,刚刚过去的6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降水量大部偏少;河东部分地方干旱持续,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冰雹日数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为历史同期出现次数最少的年份,但个别地方受灾较重;局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肃北、敦煌等地受灾严重;月内出现两次区域性连阴雨天气;高温日数多,比常年同期偏多50日(次);大风、沙尘(暴)日数少,影响轻。
据称,6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9.4℃,比常年同期偏高1.7℃。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高,仅有陇南、天水和平凉三市部分地方以及肃北县在正常或略偏高范围内,其余各地均属显著偏高。与去年同期相比,陇中中部、陇东大部和陇南南部局部地方偏高1℃—2℃外,省内其余地方接近去年同期。
另外,6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4.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成。与常年同期相比,河西西部以偏多为主,省内其余各地以偏少为主,其中陇东部分地方偏少超过8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山西省《阳泉日报》“追寻红24军足迹”采访组日前来到兰州市,希望通过本报寻找革命前辈齐渭川后人。1931年7月4日,驻扎山西省平定县的...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