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0日上午,龙泉乡水坡村的土豆种植户高惠敏早早来到附近的土豆交易市场干活。今年全国土豆大面积滞销,不仅收购价低,商贩也提高了收购标准,有四成土豆被拒之门外。价格低,导致土豆种植户的收入急剧缩水,不及去年的十分之一,收入吃紧的她不得不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全村最大的土豆交易市场,门庭冷落,惨淡经营,以往的忙碌场面荡然无存,现场只有两三个工人将车上的土豆按大小分装在不同的编织袋里。在这里,一等土豆每个平均重3两,收购价为0.35—0.4元之间,剩余的为二等品,收购价为0.2元,一般都被运往淀粉加工厂。一车土豆分拣下来,一等品只占总量的60%。记者随后走进这个市场的土豆储存库,这个库存达百吨的冷库已经装满了大半,经销商张军焦急地说,他收购的土豆一般销往北京、石家庄一带,由于全国土豆滞销,这两地的市场已经饱和,他的土豆已经有一周时间没出货了。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这些土豆只能以贱价送到当地的淀粉加工厂。
和张军一样,上花岔村土豆协会会长杨富贵也有同样的烦恼,他现在有近300吨土豆囤积在菜库等待出售,尽管市场价格低的出奇,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任何一个订单他都不会放过。目前,他的主要销售市场是兰州地区。
去年,榆中本地土豆卖出了每斤1元的“天价”,亩产2000斤,受利益驱动,很多菜农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李鹏英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年,他以每亩50元的租金租用了北山70亩旱地,全部种上了土豆,一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土豆种植大户。天有不测风云,连续3个月的干旱少雨,亩产由去年的1500斤锐减到今年的500斤。乐观预测,如果老李的土豆全部售出,按目前0.3元的收购价计算,这个种植大户忙碌一年的经营收入只有6300元,不但一分不挣,还要白白搭进去3万元本钱。截至目前,老李的70亩土豆堆满了地头。
记者从榆中县农业部门获悉,今年6、7全月和8月上旬,榆中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土豆的品质和产量,土豆平均亩产800斤,再加上全国市场不景气,每亩收入仅200多元,不及去年的十分之一。榆中今年有土豆种植面积22万亩,截至目前,有近一半土豆或堆放在地头或截留在菜库,不管是菜农还是商贩,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一面等市场价格上调,一面等政府部门的补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前不久,榆中县清水驿初级中学等4县区的13所学校被推荐为“千乡万才”会员学校。为了让这个公益计划取得最佳收效,10月19日,市台办举办“千乡万才”会员学...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