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连日来,本报新闻热线8403333连续接到一些市民反映,称部分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校车有超载现象,给学生的安全埋下隐患。走访中记者发现,市区内校车超载很少见,但一些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及小学的校车和家长接送车超载较严重。教育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校车有“国家标准”,但实际上该标准形同虚设。
校车、“黑车”都在送孩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通过本报新闻热线称,榆中县定远镇有3家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校车有严重的超载现象。
城关区青白石街道的杨先生反映,青白石街道附近有一学校,一放学就有很多“黑车”集中在此拉客,基本上是一辆面包车挤着多人,这样无序地拉客不利于学生安全出行。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幼儿园及中小学。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两家幼儿园走访时发现,这两家幼儿园都配备了白色的校车,校车门上注明核载11人和14人。“事实上,我们这里的两家幼儿园每天早晚接送孩子时都有超载现象,有时一趟载20多个孩子,有时车上仅拉着几个孩子。”
在青白石中学附近记者发现,每到放学时,就会有一些私家车前来学校接孩子,且有很多孩子同乘一辆车。有车主告诉记者,他们接送的都是左邻右舍的孩子,轻车熟路,一般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家长缺乏安全意识
11月22日,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走访爱立思幼儿园和定远镇中心幼儿园时发现,一些家长对于超载带来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安全意识淡薄。甚至一些家长还表示,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小,校车的座位比较大,一个孩子坐一个座位显得比较宽松,脚不能着地,手没处抓,车辆在行驶中颠簸或偶尔急停,孩子都能滑到座位下面去,因此挤着点儿坐才安全。在记者走访的幼儿园中,普遍采取的办法是一个座位坐两个孩子,一大一小,一来挤着坐紧凑些,二来大孩子还可以抓住小点的孩子,相对安全一些。
爱立思幼儿园袁园长解释说,他是去年开始办幼儿园的,因地处城乡接合部,园里招收了一些附近农村的孩子,根据路程,每天每个孩子收取接送费2元,而一辆车每月费用超过2000元,按一个孩子一个座位,一辆一次只能拉11个孩子。不超员的话,园里的接送车就赔本。“11月18日,榆中县召开全县教育安全大会,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要求幼儿园的孩子尽量由家长接送,在校车没有办理到营运手续之前,所有校车均不得从事接送工作。”
定远镇中心幼儿园的王园长称,其实他们的校车是超员不超载,校车核定是14座的,而每天在接送时每趟不超过20人,最远的距离也就5公里左右,只要注意行车安全,一般不会出问题的。
管理部门:查处难度大
当日,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学区采访时,学区负责人表示,农村校车超载是普遍问题,全县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他说,11月18日县教育局召开的安全教育大会上通报,全县23家幼儿园里,只有3家幼儿园的校车在交警部门有备案,其余的校车都没备案。农村幼儿园都是私立幼儿园,收支都自理。对于幼儿园在校车使用上的乱象,该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并不是不知情,但查处难度大,所以无法彻底杜绝超载:“一方面是人手不够,我们又不能天天在幼儿园门口守着,我们做的就只能是看到时提醒他们注意一下。”
就每天放学时很多车辆在青白石中学附近拉客一事,该校政教处魏主任称,他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每天放学时前来接学生的车辆都是私家车,同一个村子上的孩子就会拼车。对于这些车辆,他们只能提醒家长注意安全。另外,自去年10月801路公交车开通后,原来在他们学校附近等候拉客的“黑车”已不存在了。
专用校车须尽快普及
国家对校车的使用到底有没有相关规定?教育部门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标准委员会曾发布《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这个标准规定的很细,比如对座椅、安全带、车内空间、驾驶员视线情况都有涉及,“出台这个标准就是为了安全,但事实情况是,该标准形同虚设,使用专用校车的也只有少数几个城市。”
专用校车还未全面普及,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量确保学生乘坐安全。对此,众多家长建议,由当地政府牵头,会同教育、交通等部门尽快制定校车管理办法。也就是说,由政府牵头并提供校车服务,或由幼儿园和学校自行购置校车,政府在税收等方面予以减免,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明确校车运营的主管部门,由其负责制定管理办法,在校车经营准入制度和条件、运行安全、行车路线、收费标准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并实施监督执行,以此确保校车的安全。
新闻推荐
市民投诉市民反映:詹家拐子丁字路口处有一口污水井堵塞,一直向外冒污水,三天来无人管。王女士反映:西北师大...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