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金吉泰与《邸娘娘嫁女》

来源:兰州日报 2012-02-28 01:21   https://www.yybnet.net/

“邸娘娘嫁姑娘”,这个流传在榆中民间的传奇故事,曾经传到远在山东的蒲松龄耳中,被他用生花妙笔加工成一片讽刺纳贿的故事《八大王》,收入《聊斋志异》中。如今,榆中本土作家金吉泰老先生又将这个故事搬上了秦腔戏台,并赋予其颇具现代意味的人文情怀。

正月十一这天,榆中县三角城乡接驾嘴村文化活动广场上,聚集了从四乡八村赶来的农民观众,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锣鼓震荡、琴声悠扬的舞台上,正上演着新编历史秦腔剧目《邸娘娘嫁女》。男女老少的目光和精力都聚焦在充满悲欢离合的舞台上,却忽略了黑压压的人群中有一位特殊的观众。他是一位瘦高个的老人,清癯的面庞上透着岁月的沧桑、庄稼农民的敦厚质朴;一双不大却闪烁睿智、蓄满春风的亮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生怕疏漏一丝一毫的细节。善良仁厚的邸娘娘,娇贵可爱的郡主,深明大义的明肃王……当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在榆中百姓的眼前出现时,全场暴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伴着啧啧的称道声,老人的两眼湿润了。这位默默流泪的老人,就是作家金吉泰老先生,这部历史秦腔大戏《邸娘娘嫁女》就是出自金老先生之手。

一百年前,榆中青城的文化名人李干城依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创作的地方小戏《柜中缘》世代传唱不衰,成为秦腔经典作品。当今又有榆中的本土作家创作的历史剧《邸娘娘嫁女》被搬上了舞台,也终于了却了金老先生二十余年来的一桩心事,完成了他晚年的宿愿。怎能不悲喜交加、感慨激动!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榆中盆地,像一块翡翠宝石镶嵌在兰州的东大门。在这片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沃野厚土上,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事件,留下了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在蜿蜒舒展的苑川河流域,就流传着《邸娘娘嫁女》的传奇故事。邸娘娘是榆中上伍营村一位聪颖貌美的姑娘,被当时的明肃王(明代封于甘肃的潘王)看中做了王妃。一天,王妃领着女儿游览兴隆山时,被一位临洮小伙拿镜子照射骚扰。王妃看小伙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不但赦免其杀头之罪,还将郡主许配与他,结为百年之好。于是金老的家乡就有了一条歇后语,“邸娘娘嫁姑娘——见人就成”。这个故事竟然传到远在山东的蒲松龄的耳中,被老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加工成一片讽刺纳贿的故事《八大王》,收入《聊斋志异》中。

金吉泰精心创作的这部戏别出心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剧情曲折动人,人物塑造栩栩如生,表现了“好人有好报,官民一家亲”的创作主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家庄的稻米,邴家湾的苴莲,夏官营的故国京城,兴隆山的美丽风景……交汇成一幅幅地域特产鲜明、历史风情浓郁的斑斓画卷,使家乡的老百姓身临其境,感到格外亲切。

踏着皑皑白雪,沐浴和暖春风,笔者又一次走进了金老先生的农家小院。穿过精巧玲珑的月亮门,左边向阳的院墙上,是金老先生用五彩石子创作的壁画。碧水蓝天,白鹭飞翔;垂柳相依依,农夫话桑麻,好一幅田园童话图。乡院正中是两棵相依相偎的老枣树,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那枝干依旧坚韧挺拔,透着朗朗风骨,盈育着又一个繁花秋实的季节。在结满童话般果实的参天绿荫下,有多少文化界名人、文朋诗友曾在这里聚首,品尝醉人枣香,憧憬文坛美景。又有多少本土作者、文学新苗在“老树”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为百花竞放的陇原文坛增光添色。年近八旬高龄的金爷爷,精神矍铄,和蔼慈祥。问及《邸娘娘嫁女》剧本的创作缘由,他那双蓄满智慧的眼睛骤然发亮,闪现迷人光彩。

先生毕生痴迷于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有目共睹,在省内文化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他步入“夕阳无限好”的人生季节里,有了挖掘本土文化,在戏剧领域里一展身手的强烈冲动。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的榆中,历史人物荟萃,文化积淀丰厚。玄奘西游、文成公主进藏、李自成归隐青城、成吉思汗灵榇西迁离蒙入陕第一站等等事件,都曾在榆中这片厚土上呼啸而过,留下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脚印。但多少年来,这些历史素材依然沉睡着,没有谁能够将它挖掘开发,搬上戏剧舞台。咱们榆中人演的都是从外地引进的传统剧本,吃现成的饭,没有一部是本土大戏。这一切,肩负作家责任心与使命感的金老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有人写咱老汉就动笔,豁出这把老骨头趟一条新路!家乡流传的《邸娘娘嫁女》的故事就是一个绝妙的素材,但要将民间故事改编成戏剧,谈何容易?整整四个月,金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为构思人物剧情备受煎熬。在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金爷的灵感忽然喷涌,剧本的人物、故事一下子清晰了。经过一年多的呕心沥血,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秦腔剧本。

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张灯结彩。银装素裹、苍茫高远的马山深处,到处飘溢着龙年新春的欢乐喜庆。积满厚雪的羊肠山道上,却有一位瘦高个的老人顶着刺骨的寒风,蹒跚而行。他的两腿明显地颠跛,但身后留下的脚印却是那么地醒目、执著。“这老头大概是疯了,不呆在家里过年,满山满屲地跑什么?”过路的山民小声嘀咕着。老人停住脚步,摘下礼帽抹了一把满头的汗,嘴角抿起一个淡淡的苦笑。

金老先生为了能将剧本赶在龙年春节演出,不顾年事已高,跋山涉水跑遍了榆中的山川村庄,但都未能如愿。乡村的业余剧团,有的以人单力薄、不能胜任为由而婉言谢绝;有的则因观念守旧,缺乏敢为人先、上演本土戏的勇气。老伴儿女们看着心疼,都劝他:“写你的小说有多好,何必四处求人自讨苦吃?”金爷一听就来了气:“我认定的事,九头牛也别想拉回,大不了陪上这把老骨头!”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天,接家嘴村业余剧团的大门被金爷的拐杖敲开了,该剧团团长牛馥联退休前,曾担任榆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早就对金爷十分敬仰。他不仅抓实排练工作,还让老伴担任剧中的主角邸娘娘。担任导演的岳师傅把胸脯拍得直响:“路是人走出来的,秦腔传统戏也是人编的,我就不信咱泥腿子演不了本土戏?”听到句话,金老先生落泪了:“我的另一本《石洞记》剧本也完成了,说的是李自成归隐青城的历史事件,走出这一步,我更有信心了。”

当农村的业余剧团唱响金老先生的本土大剧时,又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榆中县秦剧团也正在着手筹备,要将《邸娘娘嫁女》搬上舞台。为了证实这一消息,笔者走访了县秦剧团孙兆举团长。精瘦干练的孙团长,递上翻看的一本材料,正是《邸娘娘嫁女》的打印本。翻开厚厚的16开大的剧本,每一页上,都有用中性笔一丝不苟、精心修改的字句。孙团长告诉笔者,县委宣传部、文广局的领导都对《邸娘娘嫁女》做了批示。目前由他亲自执笔,正在对剧本进行全面的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秦音的演唱标准。他曾三赴金老的家乡,共同商讨修改事宜。孙团长还表示,要邀请省上相关专家、艺术家进行研讨、执导,力争将这部本土大戏打造成榆中的文化品牌,使其走向更加广阔的文化市场。

“我写这部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身边更多的作者都动起笔来,挖掘本土文化的宝藏,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艺术发扬光大……”金老的宿愿,何尝不是榆中人民乃至全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呢?

新闻推荐

上山乡了解民情下基层为民谋富 市领导榆中县最北端的园子岔乡青碾村开展帮扶工作

【本报讯】2月27日至28日,副市长咸大明一行来到榆中县最北端的园子岔乡青碾村,深入到自己联系的特困户家中,实地查看困难户生产、生活情况,并与他们促膝长谈,共商脱贫致富奔...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金吉泰与《邸娘娘嫁女》)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