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过一次榆中和平镇直沟门村以后,如何帮助村民们尽快致富成了副市长曹丕玉的一件心事。3月14日,曹丕玉带着南北两山、人社局、民政局、市旅游局等多部门负责人,再次踏上这片贫瘠的土地,因为村民要脱贫,每件实事都要落实;村民要致富,就要有项目支持,要有可持续性。
“开短会、办实事。”一到山上,曹丕玉先就前次所议两件实事进行了落实。村委会办公楼效果图已经出来,供水设计图纸也已经出来。在现场会上,曹丕玉就实事涉及的资金、人力、时间等件件落实。曹丕玉说:“这两件实事力争在今年完成,村委会办公楼建成后,要开办阅览室,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供水实现后,村民脱贫有了基础,致富也就有了希望。要努力让村民从精神、物质上都脱贫。”一位村干部听着大家热议,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私下对记者小声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困扰村里的大难题就要解决了。”
想致富,就要有可行的发展思路。在听取村干部今后发展方向后,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就与自己有关的内容开始了讨论。没过多久,路的问题解决了,小额贷款的事也有眉目了,村民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甚至村上学校操场地面硬化、健身器材以及村委会阅览室的图书都得到了落实……
曹丕玉说,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实现村民扶贫的新突破。一是要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目前正是脱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脱贫展开;二是抓住机遇,走出贫困。在脱贫过程中,村干部、党员都要走在前面,如要做试点,就要自己先带头,进而引导村民;三是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发展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抓紧落实一些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使村民尽快从贫困中摆脱出来。
当日,曹丕玉一行还走进困难村民家里,与村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家里收入是多少?”、“主要困难是什么?”在村民刘顺德家,曹丕玉详细询问了刘顺德一家的生活情况,当得知家里主要靠种植几亩百合、玉米为生,生活非常困难时,曹丕玉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争取政府的小额担保贷款,积极发展蔬菜大棚,尽快脱贫致富。村民张学礼,家庭年人均收入仅1000多元,经济收入主要来源靠种植和养殖,曹丕玉得知张学礼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便鼓励他要加快发展养殖业,通过设施养殖带来更多的收入。
春日明媚,阵阵暖意扑面而来,村民们三三两两的在路边热议。在他们的眼里,这片贫瘠的土地将会陆续出现崭新的村委会、便民的水利设施、村民活动中心、成片的林木以及宽阔的道路……
□记者吕晟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6日,榆中县城关镇上蒲家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带领全国台联领导和干部代表又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向学校捐赠图书。&nb...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