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团成员和学生在一起
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陆陆续续中这些怀揣着青春与梦想的年轻人秉承着“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一拨又一拨地来到了祖国西部。兰州大学研究生志愿者团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全国支教团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支教团奔赴山区
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00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扶贫接力计划以来,至今已派出十届共50余名志愿者在甘肃省榆中县义务支教。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离母校最近的支教团,充分依托母校资源,开展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志愿者。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让这些支教学生对教学生活充满新鲜好奇,同时也有很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志愿者们一般都住在学校的宿舍或办公室里,一日三餐需自己动手,生活简单、衣着朴素。尽管这样,这些志愿者们依旧进行家访,实地调查,了解贫困孩子家庭的具体情况。
播洒爱心收获幸福
2011届的支教团团长康鑫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正在榆中二中负责初一的生物和思想品德。“第一次当老师时,看着讲台下的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康鑫说,来到这里后,有很多的孩子都会问他,大学生都在干吗?大学是不是就没有作业了?有一天,当他们正在讨论梦想的时候,有个因小儿麻痹致残的学生对他说,未来想要做一名医生,解除自己的病痛,为社会造福,说到这里时康鑫的眼眶湿润了。“支教这条路,不管未来如何,我们会继续走下去,至少在我这届和下一届,我们都要传承支教团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执著,执著于学生,执著于这片土
地。”康鑫说。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好事”这是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口号。兰州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到现在已经顺利进行了十三届,第十四届也即将赴基层去支教,他们的成员中很多也曾经受到过社会的帮扶,如今才反哺回报社会的,因为爱心是会被传染和复制的,只要他们用爱心去播洒爱心,收获的一定是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站长功劳大得很,为了保护三圣庙,他把家安在了庙里,自己家都长满了荒草……”4月19日,记者来到榆中县金崖镇文化站时,一位正在和王希光探讨民俗文化的铁三校孙老师...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