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津正在剪贴报纸
一个从小没钱念书的农民,长大后却将自己挣的钱投资到了乡村的文化站。从1984年开始,他自掏腰包在村文化站请老师、搞培训,并且连续9年在全村搞谜语竞猜,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让农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2010年,他被聘到清水驿乡文化站当站长。他就是榆中县清水驿乡清水村文化站的站长杨津。
已年过半百的杨津是一个热爱文化的人,从小没有条件上学读书,长大后他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农民们有书看、有知识学。杨津刚到文化站时,订阅了各种报纸,欢天喜地地等着老百姓前来阅读,可是时间一长他发现来看报纸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才发现年轻人太忙了,而老年人又都眼睛不好使,看不清报纸上面的字。苦思冥想,杨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每期报纸来后自己先看,看到报纸上浅显易懂的或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文章就剪贴下来,然后贴在一大块一大块的“剪贴本”上。一张、两张……一年下来,他的“剪贴本”布满了活动室的墙,这样的方法吸引了许多人,村民们时常会来活动室看看这种生动有趣的“墙体报纸”,就连小孩也经常来看。
两年来,杨津将文化站越办越好,现在文化站里有图书阅览室、图书馆、书画展览室,还配备了电脑和多功能组合音响等器材设备。放眼整个文化站图书馆,一排排书整齐划一,散文类、书法类、农业技术类,旧的、新的,各类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
杨津告诉记者:“现在全站有图书3000多册,村民们和周围的孩子们平时都在这里看书、借书。”在文化站里,最显眼的要属挂在墙上的画和书法,一幅幅作品苍劲有力,为整个文化站平添了几分文化和艺术的气息。“这些作品都是我们村农民的成果,平时村民们也都喜欢来这里练练书法。”杨津说。
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杨津还要充当村里的总导演,为村民们排练节目。村民们在文化站唱歌、跳舞,杨津也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杨津每天依然在乐此不疲地剪那些剪贴画。当记者问干这些活会不会感到厌烦时,杨津笑着说:“我喜欢这些东西,看到村民们能学到东西,能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我也很高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12日,榆中县两个工作组分别前往北山地区,调研指导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县教育局水副局长介绍,调研结束后,县教育局...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