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杰 供图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和留守儿童一起上下学
本报记者 窦文杰
“我希望爸爸能回家过个团圆年,爸爸我想你……爸爸,我求您了,请您暂时放下工作,回家过一次年吧!” 这是留守儿童发自内心的呼唤,可是,很多留守儿童依然没有盼到他们的父母,不过59名大学生志愿者来了。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9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始了“快乐学校”甘肃区域的旅程,他们陪伴农民工子女度过了9天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到了亲情和快乐。
来吧孩子
我们一起快乐过寒假
四面八方聚甘肃
志愿者陪留守儿童过假期
新疆警察学院的甘飞结束考试后,立即踏上了“快乐学校”甘肃区域的旅程。由于和考试时间冲突,他将原本14日的火车票改签到了1月15日,一路从乌鲁木齐站到了兰州,22小时,1400公里。其实,像甘飞这样远道而来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吉林大学的王乐和王丹便是从东北赶来的。王乐说:“特地从东北赶到甘肃,就是为了能和甘肃的留守儿童一起过个快乐的寒假,带给他们一些快乐。”
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的崔青云听说“快乐学校”活动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位来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大学生称,他上初中时,来自香港大学的青年志愿者曾到过他的家乡支教。他一直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家乡的孩子们。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赵晶这是第二次报名,2012年暑假的岷县之行给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她还清晰地记得,岷县大山里那些留守儿童单纯而清澈的眼神,每每想起在岷县的时光,她总是放心不下。“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带给孩子们一份快乐。”赵晶笑着说。
1月14日,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59名大学生志愿者陆续抵达兰州,为期9天的志愿活动正式开始。记者了解到,“快乐学校”最早始于四川,在卫康公益的支持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于今年寒假将“快乐学校”推广到了贵州、甘肃、广西、云南、重庆等五个留守儿童较多的省市区,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陪伴农民工子女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亲情和快乐。
和父母一起过年
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奢望”
11岁的季建军是岷县茶埠镇沟门村的一名留守儿童,自打记事起,他的父亲季玉东就在外打工,除了每年过年及夏季农忙时能见到父亲外,他便一直和不到1岁的妹妹季建蕊、双耳失聪的80岁爷爷、“既当娘又当爹”的母亲宋石芳生活在一起。季建军向往外边的世界,他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只是岷县县城。每次父亲回家,他总要缠着爸爸讲外边多彩的世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父子俩才能坐在一起。平时,季建军一个月才能和父亲通一次电话,但每次都不敢多说,因为时间一长,便会招来母亲的一顿骂,因为“妈妈说,电话费很贵。”
“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在外地有没有受苦,我很想念你们。我希望你们可以很快回家。我都一年没见到你们了,希望你们过年的时候回家。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亲的人,你们去外地打工是为了我,我长大以后,要报答你们对我的爱。”这是留守儿童杨鹏军写给爸爸妈妈信中的话。
作文课上,成县纸坊学校四年级的小学生佳兴写道:“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爸爸今年过年能够回家,陪我过个年。我可以不要新衣服、新玩具,我就想要爸爸回家过个团圆年,爸爸我想你……我多么希望您能回家一次,让儿子给您洗一次脚,并说一句我爱你。爸爸,我求您了,就暂时放下工作回家过一次年吧!”
想让父母陪在身边过年这样的愿望,对于留守儿童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开设快乐课程
把快乐传递给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牵动着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的心。1月15日一大早,6支志愿服务队分别奔赴武威市凉州区、平凉市崆峒区、定西市岷县茶埠镇、兰州市榆中县茨坪村、陇南市宕昌县、成县纸坊镇六地。到达目的地后,队员们克服了艰苦的条件,很快投入到“快乐学校”的课堂。由于天气寒冷,住宿条件简陋,队员们每天还要自己生炉子取暖。可尽管如此,岷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还不忘在“腊八节”那天煮一锅热乎乎的腊八粥,与中午不回家的孩子们一同分享。“尽管大家每天啃馍馍、吃榨菜、泡方便面,有时还要踩着泥泞的山路去家访,但大家的心都是热的,要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留守儿童。”宕昌队队长李世伟说。
记者了解到,“快乐学校”虽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志愿者们还是在课堂上开展了“快乐摄影”、“快乐绘画”、“快乐作文”、“快乐爱眼课”、“快乐体育”等课程,此外,志愿者们还经常深入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因消防知识缺乏,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无人看管,孩子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弱,玩火引发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就此,1月18日至21日,来自武威市凉州区、陇南市宕昌县、成县三地的消防支队官兵也走进“快乐学校”课堂,为西部留守儿童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快乐消防课”。
在岷县小分队家访的路上,志愿者跟随孩子们一同上下学,体验他们的生活,并体会着孩子们的心酸。漆建强、漆强梨姐弟是典型的留守儿童,漆强梨出生两个月后双眼就出现了一层白雾,一直查不出病因,只能看见2米以内的事物。两个孩子的爸爸外出打工养活一家六口,家中有几万元的债务,孩子的奶奶因车祸双腿被截肢,生活非常困难。看到如此贫困的家庭,志愿者们几度落泪。“相比城里的孩子,他们缺少很多,他们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标准的操场,没有先进的投影仪,但他们同样有梦想、有尊严。”甘肃农业大学的志愿者柳宝太感慨地说。
感动和幸福
志愿者的最大收获
“有时候也会累,有时候也在问自己坚持的意义,后来才明白,其实我们做每件事不一定都要问是否有意义,也许你现在看来毫无意义的事,将来有一天突然会变得意义非凡。”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崔青云谈起留守儿童时说,其实,依靠志愿者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用真挚的心去关怀留守儿童,去爱他们,一起去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志愿者郑和平说:“与其说我们带给了孩子什么,倒不如说孩子们给了我们很多,因为他们,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当孩子们在教室用心地给我们做礼物时,我的心里是幸福的,我想那一刻其实我比孩子们更幸福。”
在参加“快乐学校”活动之前,从未接触过留守儿童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都将“封闭”“孤独”“不愿说话”之类的标签贴给了留守儿童,但此次快乐之旅却改变了他们的印象。在西北师范女大学生姚妍多的笔下有这样一段话“一次特殊的岷县之行,让我们在短短的9天里和这里的留守儿童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大家庭。和他们相处,感受那份最淳朴的温暖,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他们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反思他们的成长现状,我们该怎样用独特的方式,帮助和关爱这群同样拥有‘大未来\’的孩子们。”在日记中,西北民族大学的大二女生阙筱写道:“闲下来的时候,最喜欢和孩子们聊天,简单,轻松,物质虽然贫乏,精神上收获多多,我们无法揽住流云,无法留住落花,无法截住时光,但我们要永远相信春天,相信希望。”
分别的时刻到了,凉州队的志愿者们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可弓艳阳却早早地坐在车里关上了车窗。“不是不想去跟大家说再见,看到孩子们哭红的眼睛我比谁都要难过,但是我怕自己看到他们就不想走了。”
陕西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刘洋回到兰州后,成县纸坊学校的小学生张涛给他打了个电话,张涛哽咽着说:“刘老师,你到家了吗?夏天你还来吗?你要常常给我打电话、写信,我会想你的。”刘洋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新闻推荐
兰州市规划六大农业创意产业带到2020年,建成20个创意农业园和30个休闲农庄
商报讯(首席记者丁炜娜实习生张红)兰州市日前规划将在兰州市打造六大农业创意产业带,规划范围为兰州市全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重点为兰州市郊和重要城镇、风景名胜、骨干道路、河流辐射区域,距市区...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