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阿干镇古镇一条街。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朱师良
目前,许多居民都搬离了塌陷区。
人们一提起阿干镇,不由得就把它和煤矿联系在一起。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洪武年间阿干镇就开始开采煤炭,与此相关的制陶、冶铁、铁器加工业发展迅速,商贸发达,远近闻名。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兰州乃至甘肃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现在阿干镇煤炭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
本报记者 朱师良
因煤而富,因“没”返贫
6月28日,记者来到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矿区实地了解。目前,矿区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煤炭采空区,对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住房地基下沉,墙体开裂;耕地塌陷,无法耕种;水窖损毁,生存环境面临困境。
据调查摸底,阿干矿区现有住宅受损户8700多户,涉及2.5万多人。
有专家指出,阿干镇是因煤而富,又因“没”返贫,如今处于尴尬境地。从全国乃至全球看,这种因资源而繁荣,又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发展困境的比比皆是。因此,破解资源型城镇因资源枯竭而导致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就阿干镇而言,煤炭资源几近枯竭,它已难以为阿干镇提供发展动力了。而且,长期的煤炭资源采掘给阿干镇带来了严重环境问题,这给阿干镇未来的发展增加了难度。
生活依旧进行
今年54岁的康发明,在矿上干了20多年。他告诉记者,过去各个村里都有自己的小煤矿,他们村杨家场就有好多家大大小小的煤矿,随意挖掘。自1985年起,阿干镇迎来最好的时期,夜晚灯火通明,一片繁荣景象。最红火时,煤窑多达154家,城乡居民多达4.3万人。那时,煤炭就是阿干镇人的希望和未来。可现在自己年龄大了,打工也不行了。
今年45岁的安春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阿干镇非常热闹。大家收入也不错,物价也便宜。进入2000年,因煤炭资源枯竭,阿干镇靠山吃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还。如今的阿干镇,只有些小饭馆、小商店、小摊位,维持这个小镇最基本的运转。他现在自己只有打个零工了,因为自己除了挖煤,别的都不会干。据了解,这两年有一万多人离开阿干镇自谋生路。
家住阿干镇民意小区8号楼的彭嘉慧是该小区的就业专干。家中四口人,因采煤区塌陷无法居住,整村搬迁到民意小区,现在家里每人能领到国家低保200多元,家里其他人都在外面打工。
民意小区住着1000多户居民。走进小区随处可以看到打牌晒太阳的老人和抱着孩子闲遛的大妈。在院子里记者见到居民赵兴。他告诉记者,虽然大家住上楼房了,但大家没有了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这是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
旅游产业尚需时日
阿干镇副镇长徐伟告诉记者,阿干镇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土质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地理环境恶劣,远离市区;支柱产业单一,对矿业产业的依赖性很大,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为零。全镇1.8万亩耕地均为山旱地,不利于发展农业。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在1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0%。
徐伟说:“几十年的开挖,地质灾害严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修复工作难以进行。这些年来,镇上为发展转型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招商引资,可客商看到阿干镇大部分土地都在塌陷区,无法投资建厂,都纷纷离去了,现在阿干镇能看到发展潜力的只有特色旅游了。”
有专家指出,阿干镇位于七里河区南部,与榆中县的兴隆山同属马啣山山脉。镇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此外,百年民居、陶瓷制造作坊等民俗文化也可以开发成旅游资源。
阿干镇经委主任张林恒告诉记者,今年,镇上将按照“一街两心一环五区”的规划布局,以云顶风景区和石佛沟森林公园为依托,着力开发深沟掌和将军沟风景区。其中,云顶风景区建设项目已经在去年的兰洽会上与安徽商会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5.8亿元。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但徐伟同时也告诉记者,旅游业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旅游开发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形成产业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阿干镇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阿干镇的支柱产业,尚需时日。
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兰州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认为,阿干镇作为一个资源型小城镇,以煤炭资源的开采为主业,曾经有过繁荣发展的历史,但是由于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主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不断衰弱,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说,要破解资源枯竭后的发展困境,第一要务是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高新才说,从现实条件看,阿干镇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主攻方向,就是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废弃煤矿、矿井观光体验为重点的旅游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旅游产业既要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更要注重旅游资源的宣传营销,扩大知名度,培育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申报资源枯竭型城市
兰州市七里河区发改局项目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虽然通过实施阿干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受到治理范围小、治理资金少、治理手段较单一、矿区破坏严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无法解决。
当前,矿区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基础设施破坏加剧,居民住宅受损加重,产业发展无法接续,采煤沉陷及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矿区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在不断地造成威胁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阿干矿区的治理问题已不仅仅是上述一个采煤沉陷治理项目所能完全解决的,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治理。
目前,兰州市已经编制完成了《阿干矿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煤矿关闭及善后处理专项规划》《危房改造及建房安置专项规划》等6个规划。同时,还组织编制了《兰州市阿干矿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下一步,将申报纳入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镇。
◆记者手记◆
开发资源
一定要想到明天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建设,历经半个世纪,阿干镇已形成了一个以能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镇。
这种产业定位决定了在全省经济布局中特有的经济形态,即以矿产资源采掘、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的单一结构。
像这样的资源转型城镇将来的出路在哪里?由此,我们要深思。
对资源型城市及其官员的考核,不能仅以GDP论高低。开发资源,必须要为矿区的明天考虑,否则,这种破坏式开采,总有一天,要为将来支付更高的成本。还有,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提倡集约精细开发,用科技拉长资源产业链,使其高效利用,多元化经营,在资源丰富时期就为转型打好基础。
今天,在甘肃省资源型城市还有许多,阿干镇转型之路的艰难,促使我们在开发资源的同时,一定要思考未来。(朱师良)
新闻推荐
榆中县蔬菜集散批发市场交易红火榆中县甘草店三墩营村蔬菜集散批发市场交易红火。目前,该县种植的西兰花、菜花、青菜等优质高原夏菜大量上市,远销安徽、广东、海南等地。本报记者张铁梁...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