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学校”的农民“老师”
本报记者 侯若志 通讯员高 飞 季桂珍
“目前尾菜处理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对尾菜进行处理?”
“是掌握的技术不规范还是太忙没时间进行处理?”
这是今年3月13日,记者在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农民“田间学校”看到的一幕。
“田间学校”辅导员魏红霞告诉记者,这次培训班与以往不一样。走进课堂听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这次培训是学生讲,老师听,学生讲完老师再补充总结。根据不同的技术指导需求,农民学生被分成5个小组,大家还为自己的小组取了“奋进”“快乐”“巾帼”等寄予美好愿望的名字。老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5组学员以抢答的方式,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在黑板前为大家讲解答案,其他学员既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不同意见,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并为大家深入讲解。老师还会为优秀学员发放菜籽、笔、洗衣粉等奖品。
学员岳霞说:“今天第一次上讲台,很兴奋,能把自己多年的种菜经验讲给大家听,使更多的人走上富裕道路,我很高兴。”
魏红霞说:“让学员自己讲一讲,然后由我们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学成后大家还可以与其他农民共享知识。”
“我们培训出来的第一批学员有好几位已经走出去讲课了,他们当起老师来一点都不比我们差。”说起自己带出的农民学员,魏红霞非常满意。
榆中县农技中心蔬菜站站长杨海兴介绍,今后,榆中县的12个“田间学校”都将采取讲听结合的方法增强授课效果,争取使更多的农民学生成为“泥腿子”科技专家。
新闻推荐
【市州观察兰州】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榆中县委书记甘培岳作为贫困县的一名县委书记,更应该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着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实际,榆中县要深入推进“作风整治、能力...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