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菜”亟须华丽转身
“尾菜”亟须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孙海峰
“我们这尾菜就全部倒掉了,数量大概占全部外销蔬菜的三分之一吧。要是能把这些尾菜利用起来,那该能创造多少价值呀!”看着堆积成山的尾菜,兰州金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新洲惋惜地说。
贾新洲所说的尾菜,其实就是高原夏菜在收采、加工、运输、售卖时必须去掉的残老菜叶及有不同程度冻伤、压伤、挤伤的蔬菜,由于一概被弃之不用,尾菜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中的蔬菜垃圾。随着高原夏菜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尾菜数量也急剧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兰州市就会产生尾菜100万吨。其中,榆中县就有近60万吨。
选用标准日益严格,是尾菜数量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
“高原夏菜要卖上好价钱,就要进高端市场或者出口,而这些市场对蔬菜的品质要求也更高,选菜标准则必须严格,尾菜也就越来越多了。就拿娃娃菜来说,基本上有一半都会成为尾菜。”贾新洲分析道。
一方面是市场要求日益苛刻,导致尾菜被弃置成为新的污染源;另一方面是大量可能转化为财富的尾菜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莫非尾菜的命运只有成为垃圾吗?
兰州茂祥菜库董事长张华平不这么认为。
精明的张华平从尾菜中看到了新的商机。他与兰州市工业研究院科研人员经过考察调研,形成了环境昆虫转化处理技术系统。
“其实就是通过面包虫来消耗尾菜,这是我2012年6月份引进的技术。今年我打算加大规模,面包虫养殖数量将达到30万盒,在菜库一年的经营期内,30万盒的面包虫将会消耗掉2700吨的尾菜。”张华平说。
张华平的茂祥菜库每年产生的尾菜有900吨,按照这样的比例,面包虫养殖基地每年能够消耗掉周边菜库的尾菜1800吨。受到尾菜滋养的面包虫经过加工包装,既可以作为添加剂,又可以作为高档宠物饲料,每吨销售价格可达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不过,相比每年百万吨级的尾菜数量,能够实现华丽转身的尾菜只是九牛一毛。
“现在尾菜主要有三个去向,一部分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流入兰州及周边市场,还有一些经过回收成为青贮饲料,大部分被放在地里沤肥。”贾新洲说。
面对大量尾菜,贾新洲也曾动过心思,但受制于资金与技术,结果不了了之。
“其实尾菜并不一定是坏了的菜,很多只是有一点点冻伤或压伤,假如能够分级利用,把品质较好的尾菜做成脱水菜,不光能增加蔬菜附加值,还能延伸高原夏菜产业链、促进就业。可是我们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力不从心啊!”贾新洲感叹道。
尽管对于尾菜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很多,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兰州高原夏菜的“尾菜之困”。
之所以如此,甘肃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滕怀远认为,一是所有尾菜的治理方案均未给菜农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因而菜农收集尾菜的积极性不高,大量的尾菜还是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其腐烂;二是所有方案均未有效解决尾菜腐烂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沉积及毒素积累等问题,这些物质的扩散给环境又带来了次生污染。
如何最大程度将尾菜进行处理及再利用?去年两会期间,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及政协委员盖宇仙在相关提案中提出,应进一步加大对新型有效尾菜处理技术的科研支持力度,采用“科研院所+菜农+企业”的运行模式,以变废为宝,提高尾菜的综合利用效果。
提案建议采用“科研院所+菜农+企业”的运行模式,由企业提供技术和发酵菌剂,菜农和蔬菜集散地分散处理,企业集中定期有偿回收,这样既降低了收集和转运成本,同时又增加了菜农收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对进行尾菜处理的农户和尾菜加工利用企业进行补贴。
提案还建议采取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分散农户可通过在田间堆肥、沤肥处理尾菜,对蔬菜集散市场、仓储及购销加工企业可建设尾菜处理利用设施。
针对高原夏菜的尾菜之困,滕怀远回应道:“2012年,省财政就专门拿出1000万元,作为省级尾菜处理专项补助资金,对甘肃省8家流通企业(主要为尾菜加工、处理)和102个乡镇在尾菜处理方面进行了补助,并对在尾菜处理科技方面也做了一定支持。不过,就目前来看,最可行的还是尽可能将尾菜处理在田间地头,通过挖简易坑发酵池对尾菜进行再生利用,发酵成肥料使用。”
新闻推荐
《运砂车碾压榆中境内9公里国道损毁严重》追踪 9家石料厂停产整顿
《运砂车碾压榆中境内9公里国道损毁严重》追踪9家石料厂停产整顿本报兰州讯(记者齐兴福)5月13日,本报对309国道榆中县金崖镇巴石沟段9公里道路被运砂车碾压损毁一事进行了报道。5月15日,榆中县政府就...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