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将“牛大碗”开到大江南北 榆中县朱家沟村民的创业故事

来源:甘肃日报 2015-07-08 07:55   https://www.yybnet.net/

将“牛大碗”开到大江南北

榆中县朱家沟村民的创业故事

资料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榆中县朱家沟村的一些村民陆续到兰州牛肉面馆学手艺。学成之后,有些村民带着手艺去了外地创业,相继开起了自己的牛肉面馆,当起了老板……

如今,从敦煌到三亚,从阿拉山口到牡丹江——朱家沟村的村民将兰州牛肉拉面馆开到了大江南北。

30多年改革开放之路,也是朱家沟村村民拓展兰州牛肉面事业之路。他们不仅以此致富,也使“牛大碗”声名远扬。

本报记者 文 洁

走出村庄开面馆

7月1日,记者在榆中县朱家沟村见到了陪儿子参加高考的马兴成,他与兰州牛肉面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说起这些年在外地开牛肉拉面馆的经历,马兴成记忆犹新。

1983年,初中毕业的马兴成拿着家里给的5元钱,前往榆中县一中报名。当得知学费是5元7角,还要缴纳书本费和学杂费时,家境困难的马兴成揣着5元钱回到了位于榆中县连搭乡朱家沟村的家中,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

那一年,马兴成离开朱家沟村,来到兰州拜师学习牛肉面制作。

1985年,一名下海经商的兰州人带着已学成的马兴成从兰州出发,坐着绿皮火车,经过3天2夜的颠簸,到了北京。这名兰州人在北京开了一家“兰州抻面”,马兴成在面馆做拉面师傅。马兴成告诉记者,那会儿,兰州牛肉面不叫牛肉面,也不叫牛肉拉面,叫兰州抻面。

1986年底,马兴成与一位北京人合伙开起了兰州牛肉拉面馆,对方出资,马兴成出技术。“那时候一碗牛肉面4角钱,店门口经常是排起长队,好多人是来看拉面的,看拉面的人比吃面的人还多……”

1990年,积累了一些资金后的马兴成在北京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兰州牛肉拉面馆。

1995年,刚刚成家的马兴成与哥哥一起在兰州市西固区开了一家牛肉面馆……马兴成就此将哥哥带入牛肉面这一行。

1997年,马兴成回到北京,再次经营兰州牛肉面。此时,马兴成的店里已有六七个老乡跟着他学习牛肉面制作。那一年,北京的兰州牛肉拉面店渐渐多了起来,但北京人依旧习惯叫“兰州抻面”。

从2000年开始,“兰州牛肉拉面”的门头渐渐替代了“兰州抻面”,马兴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朱家沟村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马兴成的店里学艺。

2006年,马兴成将自己的牛肉拉面馆迁到了河北廊坊。如今,马兴成在廊坊的兰州牛肉拉面馆约280平方米,平均每天能卖出500多碗牛肉面……

朱家沟村还有一位村民周广林,他十来岁便走出村子前往兰州市区学习牛肉拉面技艺。这个聪明又好学的小伙子很快被一位东北的客商看中。16岁那年,周广林走出兰州,前往长春创业。

“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迷迷瞪瞪、不辨东西就到了长春。” 周广林这样形容当年第一次出远门时的情景。

20年过去了,周广林去年投入800多万元,在长春购买了一处大铺面,继续发展自己的拉面事业,他已成为当地拉面行业的佼佼者。

在朱家沟村,说到牛肉拉面馆,村里人都会打开话匣子。

让兰州牛肉面遍地开花

朱家沟村是兰州市榆中县连搭乡的一个行政村,原属榆中县管辖,现由兰州高新区托管,朱家沟村是兰州市唯一一个纯民族村。

在村党支部书记马正元的小本上写着:全村586户人家,现在有超过400户在全国各地经营着自家的牛肉面馆。

村里人不多,房子崭新,挂着京牌、新牌、吉牌的小轿车随处可见……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全村人口近3000人,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常年不在村里,“都出去开牛肉面馆了!”

“自从包产到户以后,村里人陆续到兰州牛肉面馆学手艺。靠着一碗牛肉拉面,凭借着敢闯敢干,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一些村民陆陆续续去外地,当起了老板。村民们又带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一起走出去。”马正元说。

昔日“靠天吃饭”的农民,走出大山,进城创业,带动就业。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兰州牛肉面已成为这个偏僻小山村的一大产业,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村里的生活好了,留守的老年人也开始安享晚年,照看孙子。这让出去闯天下挣钱的年轻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安心经营牛肉面馆。”马正元说。

期待打造出大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兰州牛肉面虽闻名全国,但长期存在着品牌价值实现不足、企业实力整体偏弱、资源分散、协作不够、低层次运行等问题。

朱家沟村民们相互帮扶,在各地多城开起数百家牛肉面馆,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成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连锁”经营。然而,在马兴成看来,朱家沟的经营者更多的延续了传统的作坊式经营模式,大多处于小、散、弱的经营状态,经营户单打独斗、没有闯出自己的品牌、不具备集团化作战。“开了30年牛肉面馆,没有老字号,这也是一大遗憾……”马兴成说。

马兴成希望政府能加强引导,把大家统一起来,让大家“抱团取暖”,打造品牌价值。发展规模化连锁企业,也让更多老字号、大品牌的牛肉面在全国开花。

兰州市人大代表韩国军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促进兰州牛肉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引导兰州牛肉面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韩国军说,兰州牛肉面是块“金字招牌”,政府应积极引导,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兰州牛肉面协会或相关保护团体,加大对兰州牛肉面的品牌保护和监管。此外,政府还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创业扶持、品牌优化评定等办法,加大对牛肉面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兰州牛肉面产业成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

新闻推荐

镌刻在陇原大地上的抗战记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

镌刻在陇原大地上的抗战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1941年5月21日,日军飞机在兰州市东部投弹轰炸之惨景。日军飞机在兰州市投下的未爆炸弹。1939年2月,当时兰州最大的佛教名刹——普...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将“牛大碗”开到大江南北 榆中县朱家沟村民的创业故事)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