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苑川河畔的追梦人历史链条串古今,链接家乡和祖国……连日来,一串串秋葡萄一般甜脆、嘹亮的童声,在榆中苑川河畔金崖镇的上空缭绕、回旋。村巷里搓牌的老人,老槐树下纳鞋的大妈都跟着哼唱;川野里收获的菜农,山梁上放羊的牧人也被这亲切的
乡音感染,手搭凉棚深情地眺望。这情深意长、像苑川河水一样婉转、流畅的歌声,是从绿树掩映、雏菊吐香的镇小学的校园内传出、悠悠飘荡的。但见有百余名身着天蓝色校服、飘拂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年儿童,在一伙草根乐队的伴奏下引吭高歌。一位戴着近视眼镜的拉板胡的老人,时不时打着手势,示意合唱团停下来,对着曲谱耐心地讲解、示范演唱。这位一身土气、其貌不扬的教唱者名叫蒋宜林,就是这首《苑川河》的曲作者——金崖镇三社土生土长的庄稼农民。
天高气爽的十月依然是收获的季节,我慕名前往金崖镇,在红枣压枝的农家小院见到了朴实、开朗的蒋瑞林老人。见面直奔主题,老人递上他原创的新歌曲谱,用娓娓动听的板胡即兴演奏了一曲,就聊起了他跟音乐的结缘。跟许多爱好唱歌的朋友一样,蒋宜林从小就有一个当一位音乐大师的梦想。上小学的时候,像盼星星那样期待着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听着老师动听的教唱,看着他手中挥洒自如的胡琴,小蒋常常陷入音乐世界的美妙中不能自拔。那还是1958年的事,省戏曲学院组织演员开展下乡演出,来到了被称作“龙马之沃土”的古丝绸之路重镇金崖镇。节目结束之后,几位演员被安排到了蒋宜林家的四合院吃饭住宿,一位老师还带着一把铮亮的板胡,刚小学毕业的小蒋即刻就被这个神奇的宝贝疙瘩吸引住了忍不住轻轻抚摸了一尤效清,下。那位崔老师摸了摸他的小脑瓜:“想学吗?”“做梦都想啊!”“那我教你吧?”小蒋高兴地蹦了起来。从识简谱入门,崔老师手把手教他学习胡琴。小蒋天资聪颖,虚心好学,只一个礼拜的时间,就能拉出简单的歌曲。临别时,依依不舍的崔老师从包中掏出了一本《板胡入门》,小蒋满含热泪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之后他又买了《怎样识简谱》等音乐书籍,勤学苦练,功夫渐深,从此就成了闻名于小镇的琴师。逢年过节,镇上排练社火,能拉会唱的蒋师傅必不可少,当然就成了文艺演出的主角儿。不管是歌舞还是秦腔戏曲,他不仅拉得一手好板胡,还亲自登台演唱,博得全场的掌声和喝彩。
历史的车轮驰进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岁月,中国的农民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勤劳致富了。蒋宜林不仅靠一手精湛的瓦工手艺走南闯北,家里还种植了五六亩的高原夏菜,几年时间就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家乡古镇翻天覆地的巨变,农民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触动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神经。他要创作出农民自己的歌曲,赞美生养自己的古镇热土,抒发新时代农民的心声,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凭着多年来对音乐的执著追求,作曲不成问题,难的是写歌词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真的是力不从心。辗转半夜难以入眠的他忽然想到了镇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名鼎鼎的农民作家金吉泰。去年冬天金老组织村民排练自己原创的秦腔小戏,邀请他拉板胡,两人曾有过美好的合作。今年春末夏初的一天,在金爷家那枣花飘香、啄木鸟弹琴的小院绿荫下,两位老人互表心愿,一拍即合,要联手实现他们晚年的美丽梦想。一生沉迷于文学创作的金老先生,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变迁,有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赤子情怀,更是一部苑川古镇历史文化的活字典,很快就创作出了一首流畅自然、琅琅上口的《歌唱金崖镇》。“驼铃叮咚万里来,文成公主过金崖。左公驿站住一夜呀,两行绿柳道旁栽……”透过深度近视的眼镜片,品读八旬老作家那清新悦耳、亲切流畅的歌词,蒋宜林老人的眼眶一次次湿润。眼力不济的老作家,首次用歌词的艺术形式说出了家乡人民的心里话啊!一连好多天,他下地拿着歌谱,干活哼着曲儿,晚上伏案至深夜,全身心投入了歌曲的创作中。经过精心酝酿反复修改,第一首歌曲诞生了。内容表达贴切,旋律亲切优美,音域不高不低,正好适合老百姓的口味,很快就在校园和村民中传唱开来。两位老人一鼓作气,快马加鞭,又合作创作出了历史底蕴厚重的抒情歌曲《苑川河》、抒发家乡农民收获高原夏菜喜悦心情的《丰收乐》。
金崖土生土长的农民创作出了歌唱家乡、赞美新生活的歌曲,真是前所未闻谁都没有听过的事啊!这个喜讯像生出了翅膀,传遍了古镇的大街小巷,也传到了金崖小学的校园里,师生们都被这首清新甜美、家乡味儿浓郁的歌曲感染、吸引住了。咱们学校也应该承担起传承丝路文化、培育家乡音乐新苗的重任啊!学校成立了一个百余人的少年宫合唱团,邀请蒋宜林老人做辅导老师,给大家教唱这首歌曲怎么样?校长跟老师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担心他老人家的身体能否胜任。蒋老听了兴奋地一拍大腿:“别看咱已年过七旬,但这把老骨头硬朗着呢,教孩子们唱歌没问题。”蒋宜林老人不仅给孩子们当音乐教师,还率领一个由十余名村民组成的草根乐队,在农忙中挤出时间给少儿合唱团伴奏。蓝格莹莹的秋空下,沉寂了多年的丝路古镇上空,袅袅飘起了由本土作者谱写的原创歌曲。优美的旋律,亲切的乡音,伴着高原夏菜的缕缕清香,飘进了村民的心田里,给青春焕发、与时俱进的丝路古镇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给苑川河畔瓜果飘香的秋天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当我询问蒋宜林如何拓宽自己的音乐梦想时,老人发出了自信、勇往直前的朗朗笑声,他和金老先生合作的第四首新歌《农民进行曲》目前正在酝酿、动笔之中,歌曲的基调已经定好,体现家乡人民积极进取、团结一心奔小康的豪迈气势。镇上的小学已聘请他长期担任孩子音乐课的课外辅导老师,他感到责任重大,他要再接再厉,继续谱写出体现新时代农民生活,适合少年儿童演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欢歌新曲;用音乐的形式歌唱新农村,抒发农民的心声,做老百姓的代言人。
太阳西斜的时候,我恋恋不舍作别了红枣院里的蒋宜林老人。夕阳的余晖、斑斓的红叶给辽阔的苑川河大地披上了一件如情似梦的霓裳羽衣,我的耳畔悠然飘来了那悠扬的板胡声和缠缠绵绵的乡音新曲。夕阳无限好,谁说近黄昏?我含着眼中的泪花,默默地为苑川河畔的追梦人祝福。
新闻推荐
已经是晚秋时节,红彤彤的太阳依然照常升起,穿过蔬菜叠翠,瓜果流香的榆中县城,照在我办公楼的书桌上,用俏皮的手指抚摸着一本新鲜出炉的刊物。朴拙大气的封面上,《故土》两个遒...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