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1日,兰州宏建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榆中6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建成正式投产。该项目不仅是宏建集团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建材、强化产业链的重大举措,更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兰州宏建榆中6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是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扶持项目,也是2013年兰洽会榆中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项目占地70亩,北靠榆中钢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创造产值14000万元,实现利润2600万元,年节能85240万吨标煤,节约石灰石96万吨,消化利用废渣70万吨,不仅变废为宝,还可减少矿渣废料造成的二次污染,并能安排就业岗位50余人,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的。
该项目以榆中钢厂炼铁排放的工业废弃矿渣为主要原料,生产过程不但有效处理榆钢矿渣废弃物,变废为宝,而且还可以用作生产混凝土的添加原料。在混凝土中掺入使用超细矿渣微粉将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形成高密度、低缺陷的混凝土结构,大大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幅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混凝土成本。是一个完全符合国家提倡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崭新的绿色环保材料,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利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该项目投资1.2亿元,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集散型计算机识别系统,对全厂主要工艺流程的各车间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分散控制。矿粉生产工艺设备单位产量大,生产连续性强,而且生产过程的快速性和协调性,必须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的监视设备运转状况,调整工艺参数的扰动,使生产稳定、协调,优化生产过程,保证整个生产的高效运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并且采用的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强,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显示操作集中,人机界面友好,安装简单规范,调试方便,运行可靠的优点,在厂区配套建设上,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空地,增加了20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种植长青植物,为职工工作、生活营造了舒适、优美的环境。该项目于2014年动工建设,今年7月全部建成试生产,已生产近3万吨合格产品,产值400余万元。经过试生产和产品检测,生产的微粉比表面积稳定达到440以上,已完全具备正式生产的条件。
兰州宏建建材集团自1998年改制以来,高举“改革发展”的大旗,实施“项目立企、科技强企、质量兴企、环境塑企”的发展战略。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目标,使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目前发展成为兰州乃至甘肃最大的建材企业,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建材500强和中国建材最具成长性企业100强。
新闻推荐
本报抗战特刊《老兵传奇抗战忠魂永垂史册》引关注 石家庄读者千里寻亲
“叮铃铃……叮铃铃……”在《兰州日报》抗战特刊刊发不久后的一个清晨,本报热线电话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电话的另一头,来自河北石家庄的陈先生心情忐忑的握着手中的电...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