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云莲 记者 张小燕 文/图
新式小洋楼、阔气的小汽车、金黄的玉米棒子、成袋的马铃薯……在2015年这个初冬,蔡汉虎的家显得格外洋气、喜庆。
“前几年我们家还是土坯房、小院子,家里什么家具都没有,多亏了政府帮助和帮扶单位的关心,现在楼房盖起来了,家具家电齐全了,这日子也过得心满意足了!”11月25日,收拾着自家玉米,看着眼前富裕的一切,蔡汉虎高兴地说。
蔡汉虎所在的村子叫甘草店镇蔡家沟村,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宛川河中游,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农贸交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造就了蔡汉虎和村民们踏实、勤劳、肯干的品质。
“早年间,由于家里的地都是旱地,靠天吃饭,再加上种的小麦、普通土豆,产量低、收入不好,家里一年没几个收入,供着2个读大学的孩子真是捉襟见肘,别说买汽车盖小洋楼了,就是过年买件新衣服都舍不得”。蔡汉虎说,2012年“联村联户”的号角吹响了这个小山村,榆中全县掀起了为民富民的高潮,蔡汉虎成了市委书记虞海燕的帮扶户,蔡家沟村也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书记来了,帮扶单位也来了,他们首先帮我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家种了60亩高产的脱毒马铃薯,还种了15亩集雨保墒的双垄沟玉米,去年联扶单位还介绍我去甘草店镇洋芋协会打工,今年算下来,怎么也有八九万元钱的收入吧。”蔡汉虎慢慢盘算。
帮扶改变了蔡汉虎一家,也改变着小山村人的生活。据了解,为了帮助村民通过发展马铃薯种植增收致富,榆中县2012年开始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马铃薯种植项目,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以6.5%的速度增长,目前由2012年的2.5万亩增加至2015年的4万亩,2014年通过陇薯7号这一新品种改良和推广,亩均收入由原来的1500元增至2014年的2500元,2015年全镇商品马铃薯产值1亿元,户均收入23708元,人均收入5970元。
如今,蔡汉虎家的“巨变”成了蔡家沟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也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纷纷谈论效仿的重点,自然,蔡汉虎家的那座典型的小洋楼也成了这个村子的标志。村子致富了,政府有了重拾古丝绸之路文化的想法。
于是,一场打造蔡家沟村“美丽乡村”风情旅游观光区的项目又开始了。
依托便捷通畅的交通优势、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和独特的自然风貌、遗存的历史遗迹和淳厚的民俗风情,2015年榆中县争取市级专项资金40万元打造蔡家沟村“美丽乡村”风情旅游观光区,目前该工程正着手开始实施。同时蔡家沟村3个烽火台已申报市级历史文化遗迹保护项目,新建的6座日光温室大棚正式投入使用……
100亩的陇薯7号,20亩的双垄沟玉米,对于2016年,蔡汉虎已经做好了忙碌和丰收的准备,一家人的巨变,一个村子的蜕变,这是场历史性的革命!
新闻推荐
榆中“12·29”故意杀人案告破◇记者 金振华 鑫报讯 驾车撞伤老人后,竟然将其拉至荒郊抛弃后致其死亡。榆中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在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大力...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