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曲折的309国道深入绵延的大山,就来到距离兰州有90公里路程的榆中县中连川乡陡泉湾村。与5年前相比,这个地处偏僻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村支书吴得东土生土长在这个村子,5年的变化他感受最深。5年前陡泉湾村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行相当困难。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也因为贫困上不起学而出去打工。吴得东说:“这几年,通过扶贫单位的帮助,村里的道路全部修通,路面60%硬化,村民出行方便,节省了不少时间。道路畅通了,大学生有了助学贷款也不愁上不起学了。”
“十二五”即将过去,陡泉湾村将实现整村脱贫。吴得东用“四个变化”概括了陡泉湾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产业结构变化。“这几年,全村修建起标准化养殖羊圈100多座,每户补助1200元,扶持发展养殖业。同时全村除了推广覆膜种植玉米,村民还自发性地尝试种植药材、百合等,收入明显提高。”二是人居情况变化。“5年前,村民居住的土坯房、危房,又窄小又黑,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农家,几代人挤在一个土炕上,院墙也是用土夯起来的。村扶贫办发放扶贫资金实施住房改造,重新修建危房、土坯房等,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如今,村里的土坯房都变成了砖瓦房,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家户户用上了手机,安装了户户通数字卫星电视。”三是村容村貌变化。村里硬化道路约4公里,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藏书4000余册的农家书屋,“每天早晨和傍晚,村民们聚集在文化广场,扭着秧歌、跳着舞,享受着新农村的惬意。”四是周边环境变化。随着兰州路网体系的完善,2015年上半年陡泉湾村通往乡镇及县城的主干道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路边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出行变得快捷方便。
“这短短几年,陡泉湾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决了农民的几大难题,实现了有学上、有医保、有文化活动场所等。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只要我们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谋利益,下一个5年,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比今天更好。”吴得东信心十足地说。
新闻推荐
阅读提示去年11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扶贫攻坚的“五大工程”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教育扶贫...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