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学第一天,我所在的学校榆中县文成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惊喜地发现,学校给每个班配发了一个特殊的礼物——幸福阅读包,并要求班主任在开学第一课重点推介。这是学校推出阅读进课堂、晨诵经典之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渗透的又一个别开生面的举措。
学校给每个班配发的“幸福阅读包”其实是一个设计精美的手提书包,书包外面印有学校名称和“幸福阅读包”的字样,并根据年级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每个幸福阅读包里面,根据学生年龄段的阅读与认知特点,学校精心挑选配装了蕴含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2本书,1本阅读摘记本。要求班主任负责,引导学生每人一天,进行循环传递阅读。因为是循环传递阅读,且学生拿到手里只有一天的阅读时间,因此,在书的选择上,每个年级的书虽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一些短小的故事或科普知识构成,这种选择,就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空余时间的多少自由选择性阅读。等同学们循环阅读完后,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的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学校也将选配新的书。“幸福阅读包”的实施,其实旨在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学生亲近母语、亲近文学、亲近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实现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阅读、学习、生活的目的。同时,在开学第一课中,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配发的“阅读摘记本”,做好读书笔记,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因为“阅读摘记本”中设置了“好词”、“佳句”、“读后有感”、“评语”四个栏目,前三个栏目要求学生自己填写,后面的“评语”则要求学生家长参与填写,这样,就更有利于促进亲子阅读的落实,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如今,让阅读走进校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通过阅读,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实现让阅读成为每一位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很多学校的口号。但是如何通过阅读,将祖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渗透,真正落实文化育人的目的,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效果来看,很多学校还是多了形式,少了实效。教育杜绝急功近利,更应遵循“慢工出细活”的原则,通过阅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如此。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静下心来,怀着“含苞心态,静待花开”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持之以恒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推进与落实,最终实现“集天地之正气,做古今之完人”的教育目的。
我读书,我快乐;我快乐,我读书。让传统文化走进师生的生活,让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这应该是一个学校,也是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学校别开生面的第一课——派发“幸福阅读包”传递的信息,不仅是要师生重视阅读,更是要让它真正承担起传递文化火炬的任务,让阅读走进日常生活,幸福每一个师生。
新闻推荐
3月22日,一场春雨喜润金城大地,榆中南北两山和川区农民闻雨而动,抢抓良机加速了春耕进程。当日,榆中县三电水管处各水管所技术人员分赴多个点对设备运行情况及干渠淤积情况...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