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全省平均气温仍将呈上升趋势,气象灾害风险加大本报记者祁玉洁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此次气象日的主题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甘肃省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未来10年全省平均气温,仍将呈上升趋势,气象灾害风险加大,甘肃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未来10年全省平均气温仍将呈上升趋势
“现在村里旱得很,为了留住土壤水分,村民们给一块块地铺上地膜,通过这种方式保墒抗旱。”在榆中县北山中连川乡,农民王学江说,“这几年感觉气候变得越来越暖和了,降水次数没前几年频繁了。”
一份气候资料特征分析指出,近50年来,甘肃省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0.12℃/10年)和全国(0.23℃/10年)。1997年以后甘肃年均气温持续偏高。
另外,甘肃近50年来平均降水量减少了11毫米。本世纪以来干旱半干旱区总面积增加约1.5万平方公里,湿润区面积减少约2.5万平方公里,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
甘肃省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未来10年(2016~2025年)全省平均气温仍将呈上升趋势。与1986~2005年相比,河东将上升0.8℃左右,河西将上升1℃左右,夏、秋季升温幅度大于冬、春季;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将增加,河西增加8~10%,河东略有减少。中东部秋季降水增加明显,南部将可能减少。高温日数将增加,且持续时间加长;北部地区高温日数增加多于南部地区;中东部旱灾风险加大。
极端天气增多气象灾害风险加大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甘肃省素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之说,干旱对河东地区影响最大,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季节性干旱,春旱和春末夏初旱发生频次最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大干旱事件发生频繁,出现了以天水为中心的连续7年干旱,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除了干旱,强降雨天气也频繁光顾陇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本世纪以来,陇南、甘南、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等地强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高、强度大、危害重,常诱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接近全国同期因台风死亡人数。
另外,随着气候变暖,1956年以来,祁连山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68平方公里和70亿立方米。近10年来,祁连山冰川退缩加速,冰川面积减少36平方公里。1997年以来,祁连山积雪面积平均每年减少290平方公里。冰川加速消融,短期内会造成河流水量增加,长期会导致河流水量锐减。
“气候变暖更让甘肃省农业喜忧参半,导致甘肃越冬作物种植区向北扩展50~100公里、海拔提高200米左右,冬小麦面积扩大10~20%,但小麦条锈病菌也向北扩展,越夏区范围扩大,春季发病日期提前15天,发病率增大。果树花期提早6~10天,导致遭受低温冻害的风险加大。”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说。
甘肃省气象专家认为,未来10年,甘肃气候将继续变暖,气象灾害风险加大。未来气温继续升高、降水不均匀性增大,极端气温、极端降水事件增多。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近年来,甘肃省因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20亿元以上,占到全省自然灾害损失的88.5%;气象灾害损失相当于全省GDP的3~5%,本世纪平均为3%,是全国的3倍。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加各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使甘肃省面临更为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蒋文艳)4月26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甘肃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为全国第2个、西北第1个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职责、行政机构和经办机构整合“三到位”的省份。截...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