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榆中两大学生养白对虾成功填补甘肃省空白

来源:鑫报 2016-08-20 23:26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 高飞 记者 张小燕

鑫报讯 两名八零后大学生,立志为家乡放弃原单位高薪,潜心于养殖白对虾,终获成功,也填补了甘肃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这是记者8月18日从榆中县青城镇采访获悉的。

8月18日,记者慕名来到榆中县青城镇东滩村黄河边,这里分布着多个养鱼的池塘。记者见到了两名年轻人正在忙碌着,黝黑的皮肤、麻利的动作,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曾是两名拿着高薪的大学生。密密麻麻的对虾在池塘里游弋着,用地笼捕获的白对虾在水盆里蹿上蹿下。

今年29岁的陶文清和30岁的曾桐堂是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后来分别考上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大庆石油学院钻探专业。2010年毕业后分别至长庆油田和省建投四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摔打,已分别成为单位上的骨干,年薪均超过了10万元。但死板的制度和单一的工作令两名年轻人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们都是黄河边吃黄河水长大的,能否在水上做点文章,南方很多人靠养殖发展了起来,我们能否也试试,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曾桐堂最先有了这个念头,但却遭到妻子和父母的反对。于是他想起了好哥们陶文清,两名年轻人一拍即合。曾桐堂首先自费前往辽宁盘锦、山东东营、内蒙包头、海南海口等地考察,并亲自当学徒,学习养殖南美白对虾等品种。

在掌握养殖技术后,2015年,两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辞去了别人都羡慕的高薪工作,自筹资金20万元,来到青城镇东滩村,以入股的形式承包了2个10亩大的鱼塘。并从外地运来4台大型增氧机。6月9日,120万尾南美白对虾种苗被空运而来,看着肉眼很难辨清、每个仅8毫米大小的种苗进入水中,两个人的心都提悬了。“从海水变为淡水,虾苗落地最初的10天是最重要的,我俩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池塘边,每天下午都要检测PH值、亚硝酸含量、氨氮含量,遇上暴雨、冰雹天气,我们更是紧张的夜夜睡不着觉”曾桐堂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多月的辛勤努力,第一批南美白对虾终于养大了,成活率达到50%,平均体长10——15厘米,健康活力。闻讯赶来的水产商已将2个池塘的五六十万尾白对虾全部订货。

最早指导他们养殖的甘肃省水产养殖科技中心主任开守仓高兴地说:“此前甘肃省也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尝试养殖白对虾,但都没有成功,要么成活率低,要么产量少。像这两名大学生养殖的白对虾,不论是成活率还是单产量都是很高的,填补了甘肃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

陶文清说,南美白对虾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此前只能从外地空运来,而且多是死虾,本地培养成功养殖白对虾,将积极供应附近的兰州、白银市场,让更多群众品尝上鲜美的活虾。

东滩村村长李奋忠兴奋地告诉记者:“近年当地养殖遇到瓶颈,养鱼利润也小,这两名大学生养殖白对虾成功,改变了本地群众养殖结构,给群众增收创造了新的希望,既能降低成本,还能解决就业,增加收入,一举多得,村上将支持年轻人扩大生产。”

“今年若能取得明显效益,我们明年将再养殖螃蟹等,同时将我们的产品包装打造,形成产销一条龙拉长产业链,创造更多的效益”。陶文清如此表示。

新闻推荐

探访兰州第二水源地建设工程

取水口位于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约4km处的水库右岸输水隧洞主洞内安装管片芦家坪水厂建设者在扎焊钢筋井桩刘家峡水库库区水源1号输水隧洞主洞...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榆中两大学生养白对虾成功填补甘肃省空白)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