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伏天时节收获忙——全市农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鼓起农民腰包

来源:兰州日报 2018-08-03 02:57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全市农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万户农家从小麦、玉米、马铃薯“老三样”的圈子跳出来,广泛种植适宜于本地生长的高原夏菜、特色瓜果、五谷杂粮……,博取到较为丰厚的收入,多样化种植轮作翻新、思路创新,富了农家、鼓了腰包。伏天时节,庄户人家不违农时,头顶丽日、脚踩泥泞,抢收一茬茬熟稔的庄稼,七月流火人倍忙,家乡处处如画卷,黄土地上,展开的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高原夏菜喜丰收

连日来,榆中县众农户沉浸在夏季农作物丰收的喜悦中。该县的高原夏菜畅销全国,各个高原夏菜示范点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采摘声、吆喝声、车辆声汇成“合奏曲”,菜农们年初种植的菜花、红笋、娃娃菜、西兰花等蔬菜喜获丰收,装车“远嫁”。

7月31日,记者走进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看到,当地农户正在忙着收获散花菜、娃娃菜。建档立卡户白天恩,搓了搓手上的泥巴,说:“去年家里种了11.7亩菜,收入近4万元。今年主要种了散花菜,菜价好的时候能卖到1斤2元,现在卖了2亩收入就有1.1万元了。剩余的9亩多预计在国庆节前卖完,今年收入有望远超去年,大家伙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稳定增收。”

该村党支部书记丁述元介绍说,这里地处二阴山区,种植的冷凉型蔬菜刚好能错时上市,盛产的蔬菜,海拔高、光照足,病虫害轻,化肥农药几乎零使用,品质极佳。今年,这座村庄种植蔬菜2200亩,红笋、娃娃菜、菜花等蔬菜种植备受农户青睐。目前,大伙已收获了三分之一的蔬菜。还有900亩豆类和500亩油料类作物,因雨丰沛,长势喜人,秋收丰收在望。

二阴山区的蔬菜正吃香,榆中川区大面积种植的高原夏菜,早已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该县近九成蔬菜,目前已喜获收割,行销沿海城市,为“兰州高原夏菜”打出一张相当当的品牌。

榆中县三角城乡王家营村的李玉萍,种菜已成能手。去年蔬菜长势好,价格稳定,这一户人家种植的8亩蔬菜大获全胜,当年赚来“万元户”称号。今年正月十五一过,一家人就种上了各类蔬菜。截至目前,除了1亩菜花三四天后收获外,其余7亩蔬菜均以卖出,最好的一亩散花菜卖了近5000元。

“现在我们川里差不多都种上了第二茬菜,点完这些娃娃菜,我们两口子还准备到村里附近的菜库打工。男的一天可以赚200元,女的也能赚150元,一般从年初到10月份我们既能种菜,又能在家门口打工,家里的收入一年最少也有10万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正在种菜的李玉萍乐呵呵地说。

记者走访榆中县农林局了解到,该县被确立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以来,成为了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201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105万吨,实现产值17.5亿元。2018年全年蔬菜种植总面积预计达44万亩,目前完成种植39万亩,总产量110万吨、总产值达到18.5亿元。

连年来,蔬菜产业已成为榆中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广大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榆中现有蔬菜保鲜库40家,总库容量近13万吨,总资产3亿多元,形成了全省“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每年5月底至11月上旬是榆中蔬菜的收获期,现在正值高原夏菜的上市高峰期,90%的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10%的蔬菜产品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西瓜地里说丰年

夏日炎炎,红古区米家台上,西瓜地里西瓜香,西瓜丰收采摘忙。慕名前来的客商,一拨一拨,来米家台收购西瓜,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车车打着“米家台”品牌的西瓜,走出田地,去闯荡省内各地、青海市场。

8月1日,仲夏时节的米家台一片葱茏。西瓜地里,翠玉满堂,静静地沐浴丽日,“待字闺中”。“全副武装”的采摘工们站成一排,首尾接龙采摘西瓜,传递到地头的收瓜车上,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解开劳碌的疲乏。

“这里的旱砂西瓜味甜,汁多,口感好,一上市,必遭哄抢。我这次已经是第二次到这里来批发装车,今天再拉3吨。”来自青海循化的客商李先生乐呵呵地打趣说。大家伙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都说,今年米家台的西瓜丰收,销路不愁瓜农笑。

56岁的张成才是这块西瓜地的主人,人群中,他显得格外忙碌,一会儿和摘瓜工们一起采摘西瓜,一会儿又操心着称重、装车。趁着忙碌的间隙,张成才和记者一起蹲在地头,“侃”起了他的旱砂瓜。

“3月份栽种了34亩西瓜,现在一大半已经卖出去了,亩均产量7000斤左右,收购价格在五毛到1块钱之间,收益预计能达到十五六万。”老汉脸上挂着笑容。娓娓道来,去年,他在米家台栽种了100多亩的苹果树和梨树,因为果树近三年内还都不能挂果,所以就又套种了西瓜、郁金香、向日葵等农作物。熟料,西瓜,这样争气,成为一颗致富瓜。

谈到种西瓜,张成才可是个地道的“土专家”,年轻的时候他在红古区马家台种西瓜,由他种植的马家台西瓜曾获中国第四届艺术节金奖、甘肃西瓜博览会金奖等重量级荣誉。2016年,在承包了米家台的荒地之后,他又在这里开辟了自己的“新战场”。

满怀着收获的憧憬,第一批“米家台”牌西瓜在去年秋天喜获丰收。让老张没想到的是应了“万事开头难”那句话,由于米家台以前没有种植西瓜的历史,西瓜品牌效应基本为零,而西瓜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只认“老牌子”,导致40多万斤的大西瓜无人问津,严重滞销。多年的“土专家”遇到了在之前根本就算不上问题的问题,而且很严重。

“当时我拉着西瓜去海石湾蹲了三天,结果连饭钱都没买出来”。望着满地卖不出去的西瓜,张成才心急如焚、一筹莫展,一年来的辛勤耕耘眼看就要泡汤了。

“关键时刻,是我们村的帮扶单位——红古区检察院的干部们给我帮了大忙。”张成才满怀感激地回忆说,在了解到他的西瓜滞销以后,检察院的干部们先是自己买,你要10个,他要20个,然后干部们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发卖西瓜的消息,再就是利用各种渠道介绍熟悉的人前来购买。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田间地头来收瓜的车也多了起来,最终40多万斤的西瓜被销售一空,老张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感谢检察院的好干部,要不是他们,我家的西瓜就要烂在地里了,他们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我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张成才说。以后有了检察院帮扶干部的关心,不管干什么心里就有底了,没啥担心的了。

依托农业种植,张成才带领当地人不但把飘香的瓜果送进了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在张成才的带领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红古区检察院的帮助下,乡亲们成立了农村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村上农民工人均收入达到18000多元,比往年提升了2000多,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张成才说,大家都在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中你追我赶,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和收获着自己的未来,沉浸在靠双手赚钱致富的甜头中。

“从种瓜开始,一直就没闲过,工资按月发放,我是长期工,每天100元。算一算,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我很开心,也很满意。”西瓜地里的打工者、该区红古镇旋子村张英福说。

站在收获的田野上,张成才信心满满。他说,今后他将以西瓜基地为基础,打造农家乐采摘、农事体验项目,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那时将带来更多收益,能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土特产才是“香饽饽”

8月2日,永登县七山乡苏家峡村的千亩的旱砂西瓜地里,种瓜大户蒲元中正忙着采摘西瓜,他连吆喝带实干,麻溜给西瓜称重、装车,准备运往永登、红古、青海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

这里的旱田,以往种植的多为小麦等粮食作物,十年九旱,广种薄收。近年来,乡亲们拾起来种西瓜的老手艺,在这千亩田地里种西瓜,一炮打响,供不应求,土疙瘩一样的土特产卖到了意想不到的好价钱,不禁让众村民喜出望外,摩拳擦掌。

“按照旱砂西瓜亩产2000公斤左右,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来计算,每亩地收入估计在2000元左右。”蒲元中按捺不住脸上的喜悦介绍说。他说:“旱砂西瓜在所有农作物种植当中利润算是比较客观的,可以有效帮助村民实现增收。”

为进一步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度,七山乡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介会,现场向广大市民推介七山羊肉、旱砂西瓜、大接杏、胡麻油、旱田小麦面粉、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其旱砂西瓜因口感突出,市民交口称赞。

一个西瓜改变了七山乡众乡亲的种田结构。七山乡党委书记崔红山介绍说:“近年来,七山乡依托优质旱砂地的优势,发展种植4200亩旱砂西瓜,年收入达800余万元。”而由西瓜带出来的土特产种养殖产业,如今成为这万亩旱田的“骄人成绩单”。

七山人在旱田里种植五谷杂粮,旱田里种植的五谷杂粮,口味不是一般的好,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比水田的高,这下土特产一上市,尽管包装很粗糙,都成为了市民手中的抢手货,有人专门来七山包几包小米,进城去当礼品送。

七山乡的胡麻油,纯天然无公害,一点添加剂成分都没有,炒出来的菜上色极佳。七山乡的大接杏,三颗杏子能吃饱一个客人。这里的羊只,吃的是沙葱,喝的是涝坝水,碱水,出品的羊肉肉质堪称上品。谁承想,这一条荒山沟里的土特产,个个成为了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这几样香饽饽,为乡亲们赚来收入,刺激着山沟里的土特产有人种,有人收,没断档,火起来。

夏日经济里,永登县的蒜苗子,一直久负盛名,被大餐厅的厨师所津津乐道。该县中堡镇邢家湾村活跃着永登县俊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年来,该合作社已经在全县7个乡镇及天祝、古浪等周边县区建成订单种植基地1万亩,带动蔬菜种植户3000余户,带动农户种植蔬菜1万亩,年销售8000万元。130多户贫困户在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带动下,户均产业增收1.6万元、务工增收1万元。

8月2日,记者走访永登县,在该县俊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加工房里,和前来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惠昌梅攀谈起来,惠昌梅手忙着将扎捆的蒜苗去泥去皮、裁剪整洁,整齐排放。嘴里面跟记者答话,她说,从每年3月将一粒粒蒜种播下,到11月收工,就能收入2万多元。

今年45岁的惠昌梅,2014年,丈夫刘万喜因病致残而丧失了劳动力后,她里里外外一把手,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一家因蒜苗产业脱贫致富。合作社向惠昌梅一家免费提供种植所需的种子、肥料、地膜和技术,并吸纳惠昌梅在合作社打工。“在家门口的合作社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人,一举两得。”惠昌梅说。

“今年的蒜苗长势相当不错,按照近期市场的收购价计算,除去种植成本后每亩纯收入能达到8000元以上。”合作社负责人赵国俊兴奋地说。“要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带动他们脱贫致富。”赵国俊指着不远处正在田里挖蒜苗的村民说,每年5月至7月,是合作社最忙的时节。在这一百余天里,合作社每天都要向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外运蔬菜10万多斤,销售额已达1700余万元。不论是签订订单,还是雇用劳务、销售蔬菜,合作社总是把贫困户放在首位,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帮助周边许多困难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岳程吕国清火心鲁昀

新闻推荐

榆中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

本报兰州讯(记者蒋文艳通讯员赵江梅)7月29日,以“黄河文化、拜水青城”为主题的十届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暨荷花...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千年古道蕴沧桑2018-07-29 09:51
评论:(伏天时节收获忙——全市农田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鼓起农民腰包)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