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奶奶的梦圆了

来源:兰州日报 2018-12-26 01:18   https://www.yybnet.net/

40载风雨兼程,40年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孱弱走向强盛,从落后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总想写点什么,可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忽然有了这样的联想,改革开放改变了祖国的命运,而祖国的命运总是跟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命运,跟劳苦大众的期盼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时代的变迁在普通民众身上,总是会打下深深浅浅或多或少的烙印。再过两月就是奶奶去世37周年纪念日。当梦中的好日子翩翩降临的时候,我一生含辛茹苦的奶奶却与世长辞,跟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擦肩而过,只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忆念。

我是不折不扣的60后,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榆中南部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山庄。那时候我们是个8口之家的大家庭,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上有年老无力的二老双亲,下还拉扯着我们年幼无知的兄妹四人。由于人多劳少,挣的工分极少,每年从生产队分得的口粮是很有限的,过的日子总是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到头不仅见不到一分钱,还要给队里倒交五六十元的粮款。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年过六旬的奶奶依然不肯退休,一双小脚风里来雨里去,一刻也不停闲地为日子奔波。立春时节,佝偻着身躯往田里背粪、除草;寒冬腊月,还陪着生产队的壮劳力奋战在平田整地的第一线,那稀疏的霜发总是在凛冽的风雪中无力地飘动。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麦黄时节,虎口夺粮。天麻麻亮,熟透的田头已聚集了摩拳擦掌的人群。一声吆喝,那些大男人壮婆娘的,舒展粗犷的臂膀,像一阵风卷过黄熟的麦田。老家人收麦不用镰刀,就用一双镰刀一样锋利的十指,将麦子连根拔起,叫做拔田。上阵一袋烟的功夫,就将年老体弱的奶奶抛得老远。为了能赶上别人的趟子,七八岁的我就成了奶奶搬来的救兵,常常赶在奶奶的趟子前面帮忙,老家人叫做“搬豁豁”。劳累一天浑身像散了架,奶奶孙子的手上磨出了血泡,针一挑破钻心地痛。尽管如此,我们的劳动成效还是远远赶不上别人,社员们评工分,只给奶奶评个5分,只是强壮劳力的一半。

昏黄的油灯下,奶奶一边挑手指上的血泡,一边又唠唠叨叨给我讲解放初期老家搞土改、分田分地的往事。那时候爷爷兄弟四人,膝下各有儿女。我们这个大家族不仅分得六十多亩好田,还有大骡子大马。全家人起早贪黑,齐心协力搞生产,不仅有了温饱,囤里还存了余粮……说到这里,奶奶就问闷头抽旱烟的爷爷,归集体的田土还能分产到户吗?如果把咱们家分掉的田再分回来多好,起码全家人不会饿肚子了。听到这,爷爷就把长长的旱烟锅扣得叭叭响:“做梦去吧,泼出去的水不会倒流,日头还能从西山出来吗?”

奶奶说的饿肚子的话,一点不假。那时候我们瘦小的身躯,就是野菜喂养的。苦苣菜糊糊,苦苣面洋芋疙瘩是家常便饭。青黄不接的时节,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们这些小脑袋瓜,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大年三十晚上的一顿臊子面,可以放开胆子饱餐,让干瘦的肚皮儿撑成一面鼓。有时候过年能炸上一次油饼,那就是最奢侈的生活了。至今想起趴在锅沿上,闻着香喷喷的油烟等着油饼出锅的情景,还禁不住要流口水呢。奶奶常常抚摸我又黑又瘦的身躯说,娃娃有病哩,赶紧看一哈。父亲就去村里的一位老中医那里讨几副中药。跑得勤了,老中医有点不耐烦,你家娃娃是饿哈的,缺乏营养,我能有办法吗?听了这话,奶奶就摇摇头,吧嗒吧嗒掉眼泪,对着苍天喃喃自语,我家的那些土地不要分掉多好,娃娃们就不会遭罪了。

真是山不转水转啊!公元1981年的秋季,晴天里响起一声霹雳,要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责任到人。那时候,身在穷乡僻壤的乡亲们哪里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醒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我们这个8口之家分得了14亩田土,还有生产队一个耕地的大黑骡子。当卧病在床的奶奶听到这个喜讯时,布满沧桑的脸上绽开了微笑,一行浑浊的泪像压抑了许久的河流缓缓涌出。或许我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冥冥之中感觉到要变天了,她做了一辈子的梦将要化作活生生的现实。盼星星盼月亮,可惜她老人家含辛茹苦,辛劳一世,未能过上一天舒心幸福的日子,但毕竟了却了郁结了半生的心愿,安详地闭上了那双布满沧桑的眼睛。

如果奶奶在天有灵,她一定会得知我捎往天堂的喜讯,她离世的第二年秋季,我家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装了60多袋,相当于生产队三年分得的口粮。我们兄妹们能够敞开肚皮,吃上热气腾腾的大白面馒头了。近年来,咱们榆中山区实施的玉米双垄沟播技术,更是让亩产翻了一番。五谷丰登,粮满囤、油满缸,咱家每年还能够杀一头三四百斤的大年猪。粮食丰产,收入增加,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今年我家推到了土墙茅屋的老宅子,又建起了一院钢筋混凝土的新居。村文化活动广场上每天都能看到翩翩起舞的人影;水泥硬化的村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省城乃至更遥远的地方。祖祖辈辈生存的这片热土早已脱胎换骨,我的山乡老家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变化。如果奶奶的灵魂能够感知,她也会自豪欣慰的吧!她一定会明白这样一个理儿,改革开放得天时、顺民心、合民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中国农民步入小康,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必经之路。

□尤效清

新闻推荐

甘肃省多名资深教育工作者讲述亲历的“高考四十年” 高考,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从单一选择迈向多元化培养

制图/许天野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到多元化选拔的今天;从只要能考上大学就是胜利,到追求“985”、“211”院校;从青睐外...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奶奶的梦圆了)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