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榆中 > 正文

怀念金爷子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3-3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金吉泰离开我们时,记得丧事中还约了几位老朋友特地到金崖为他送行。我常常触景生情,想起他,好像他还在他那农家小院忙着什么,闲不下来。恍惚间想起他前些时用家乡的题材编写的剧本,排练好了没有,演出效果怎么样……反正是自编自排自演自乐呵,了了一桩大事就好。

论年龄,金吉泰比我稍长,应尊为兄长;但我们却是在“四同”的情况下相处的。

一是同乡。早年间,我上大学前后,当时定西地区很大,永登、白银、榆中等都属定西地区专员公署管。所以,专署开文艺方面的会,老和榆中来的金吉泰碰在一起。虽然以后行政区划变了,榆中划归了兰州,我们还是视为同乡,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二是同学。好像是1964年,省文联办过一次读书会,相当于以后的学习班,调来五六作者,一边读书,一边写作,也听一两场讲座,会期是一两个月时间。那次读书会,我和金吉泰都是学员,基本上也算同龄人。我们几个人都在中苏友好馆(当时的省文联所在)舞池里集中搭的铺,朝夕相处,混在一起。那时我们都刚刚起步,正在劲头上,虽然他是写小说的,我是写诗的,但心是相通的,自然而然建立了情谊,以后便视如知根知底的同学。

三是同好。我们都是文学爱好者。这文学一旦爱好上,那是很投入的,见了同好就像见了亲人,就掏心窝子,什么社会现实呀,天文地理呀,人生经验呀,历史掌故呀,乱七八糟无所不谈。我和金吉泰简直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

四是同性。这性,不是性别的性,而是性格的性。我和金吉泰的性格爱好是相近的。他对文学的爱好很单纯,很执着,几十年来,没有发现他借着文学搞拉拉扯扯、是是非非、大轰大嗡那一套,就是埋着头把自己的东西往好里写,或者力所能及为家乡办几件实事。几十年没有听他非议过谁。这是最最难能可贵的。他懂得许多事情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但他绝不会随波逐流,或以“精英”的姿态出现,咋咋呼呼,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与其如此,不如沉默。这或许是我们交往多年彼此最欣赏的地方。所以和他在一起很踏实,很自在,没有丝毫的拘束和客套。

通过几十年的交往,在我的心目中,金吉泰够得上一个真正的人物。他没有丝毫的造作,在不经意中“活出了自己”。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他就是两个字:农民。农民是自己的根本,底色。而文学,作家,不过是自己的梦,爱好和追求。作为一个农民,出身又是那样,中间又经过一段灾荒岁月,长期挣扎于生存线上,要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遇到了文学诱人的魅力,那是不可能在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下走到今天的。吉泰却做到了,而且是那么凝神,那么专注,那么乐观。只要拿到他发表或出版的东西,我都会从中看到一个农民的朴实,善良,幽默,风趣,甚至农民特有的狡黠。后来他着力创作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这样。他的创作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喜爱。

记得有一次榆中为他举办他创作几十周年活动,县上四大班子的领导都全数到场了,个个都作了精彩讲话,说金吉泰是榆中的骄傲。整个活动,按当时的风尚,安排得很周全,很到位。我们几个专程从兰州赶到榆中的老朋友,也分享了吉泰的荣光。但我心里清楚,应付这么大的场面,并非他的长项。他意犹未尽,会后又留我们到金家崖,在他的农家小院,看了他从发表处女作以来几乎所有的手稿、样刊、样书,林林总总摆了几大摞。大家都感慨不已,感叹真不容易。当然,还品尝了一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临走带了一包从大树上现摘的大红栆儿,这才离开。他待人很诚恳厚道。只要去他家,他总要给你装些树上的枣子,或者地里的苞谷,要么仓子里取两碗稀罕的扁豆子。他自然也得到了应有的赞誉。在人们送给他的种种光环和称誉中,有中国农民,有四君子(与其他三位农民作家合称),有童话大王,多了,而我却感到都有点刻意,不那么自然。我觉得称他金爷子是最好的,既尊敬,又亲切,更有乡土气味。在吉泰家乡,最有威望而最敬爱的长辈,才能被大家这样称呼。

吉泰非常爱自己的家乡。苑川河,金家崖,就是他的根,和他的生命是连在一起的。他编撰金崖史话,四处邀请朋友写宣传赞美金崖的诗文,组织培养一茬又一茬的作者,就像搞自己的创作一样认真专注,倾心倾力。有一次下着细雨,从兰州把我接到金崖,去看他们在高沿坪修的新农村,准备把北山那边的贫困户连片搬迁到这里,要我为高沿坪写一首诗夸赞夸赞。临回兰州照样要送点土特产。他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乡。或许他觉得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是自己的本分,却给我留下深刻影响,使我惭愧。

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想起二十年前,金吉泰和他儿子金雷泉邀约我们去登马衔山,其主峰海拔三千六百余米,绵亘榆中、临洮间,是祁连山余脉,乃陇上名山。一路上,吉泰给我们做向导,边走边聊边看,兴致极好。山根里山花烂漫中农民还在田间忙碌,山顶看到的却是雨雪迷蒙中大群的牦牛在那里慢悠悠地散步。从山脚到山顶,可以看到春夏秋冬四季景观的渐次变化。兴之所至,我还在登山的路上哼了几句诗。回来顾不得调适就大手笔抄给了吉泰。现在就把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语,聊寄无尽的缅怀。文兄邀约上名山,登高壮观天地间。峰头长啸销声远,云里轻敲日盘寒。闲目遍看四时景,神枢坐巡九重天。与君相视皆会意,五十年来一释然!

□何来

新闻推荐

甘当军队及时雨共建双拥模范城

2018年9月,刚刚转隶到新单位的驻榆某部队军官吴某忧心忡忡:眼瞅着马上开学了,10岁女儿转学的事情该怎么办?然而,让他万万没有...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怀念金爷子)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